,

2021.10.29 新台灣國策智庫外交研究小組「美中關係下的台灣外交政策」論壇會議

新台灣國策智庫外交研究小組,舉行「美中關係下的台灣外交政策」圓桌論壇會議。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不順利,直到美國為反恐讓步後2001年才加入,從此中國積極擴大影響,成立亞洲開發銀行,賄賂式貸款拉攏一些國家,與東協簽訂貿易協定,引起連鎖效應形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中國自加入WTO後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大增,短時間內外匯存底躍升至全球第一,經濟規模達到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2010年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甚至直接要求美國承認大國關係。

由於中國的快速擴張與壓力,美國歐巴馬政府2009年宣佈重返亞太,也就是轉向亞洲或亞太再平衡策略,採取新的亞洲政策與對中戰略,後來擴大為川普政府的印太戰略,蕭規曹隨延續到今天的拜登政府對中政策;中國的崛起與周邊國家的互賴很強,同時摩擦也很大,也就是經貿互賴、安全緊張;川普對中策略靈活使中國疲於應付,美國倡導後來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其中的國有企業專章擺明就是阻擋中國加入,加盟的盟友獲利但美國自身經濟改善有限;拜登目前對中採取雙重手法,交流合作與競爭切割同時進行,主要目的在期待中國履行第一階段經濟談判協議的承諾。

中國的問題仍然很多,例如最近在八月份的全面嚴管護照,顯示中國情勢外弛內張,美中的關係也是暗潮洶湧,統計顯示本年對中直接投資銳減,但是貿易額卻持續增加,貿易戰下中國的科技發展不看好,生態問題和公有制註定中國經濟的不可持續,政治上的權力繼承也是問題很多;中美關係的發展不可樂觀,美國朝野一致反中,而且美國的盟友也一致反中的情況下,美中關係的改善是不能期待的,甚至可說中美未來難免一戰。

美中關係對我國外交的外溢效應,最近的例子就是立陶宛的抗中友台,立陶宛安全受到俄羅斯威脅,引進美軍並納入北約組織以自保,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朋友的敵人就是敵人,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所以立陶宛大力拒中並力挺台灣;立陶宛的鄰國愛沙尼亞處境與立國相似,也是我們可以深入交往的國家;東歐的匈牙利政客多數親中,但首都市長與人民多數疑中、反中,我們也可爭取他們的友誼;目前美歐都一面倒友台抗中,給予我們很大的外交空間,我們應該善加利用以開拓新的國際空間。

抗中保台要有堅實的國際化基礎;在美中關係緊繃的架構下,台美關係乃至國際空間的開拓大有可為,台灣的外交空間可以加緊順勢推展,尤其實質外交應深化關係全面出擊;而台灣要全面與國際接軌,公務體系與社會都要動員甚至換血,目前最急迫的工作就是「公務體系的提升與國際化」,扮演台灣國家國際化的領導角色,因為公務體系握有政策、資源與對外通道,最有能力也最有責任以國際語言、國際觀,開創各種深入的對外關係,包括基層公務員與機關也要有國際化能量,如此自然會帶動民間的動員參與實質外交;當然,公務員的國際化要大力投入資源及長期培訓,台灣徹底國際化的內部與外部機緣,現在正是最佳時候與機會,我們要緊抓機遇並力行落實;剩下的就是決策者的見識與魄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