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科技創新與應用持續加速的現在,社會生活與國際局勢變遷難免落差失衡。國內新興產業創造新式的就業型態,區域的美日經濟關係的安排牽動著中美、台美貿易環境與方向,國際上中東地緣戰略迅速轉換的餘波震盪著遠在東亞的台、中。從個人職涯、勞動權益到國家對外經貿、區域經濟、國際戰略、全球趨勢,這些都是值得現代公民關照與思考的議題。

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林佳和呼籲,面對新興數位科技帶來的巨變,乃至牽動勞動市場「總是走往對弱勢勞工不利的走向」,法律必須回到它的原始任務:契約作為正確性保障,作為滿足當事人利益的最適手段。必須要有適當的導引,不能讓自由的勞動市場,淪為有法律選擇外觀的利益屠宰場。平台外送員之死,只是再度敲下早該響起的警鐘;面對新局,觀察不同勞動型態,是該全面建立「所有勞務提供者均得享有之最低保障」的時候了。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郭永興研究,從美日談判過程可以看出,日本一直堅持維持TPP水準的農產品關稅設定,但是川普希望至少某些產品的關稅可以更低,好讓川普拿來說嘴當業績,但是當中國增加新的報復關稅時,川普為了制衡中國並且考慮要有選舉業績,就馬上轉向接受日本要求,使得美日貿易談判得以達成。參考日本經驗,台灣可以說服美國,讓「台美FTA談判」成為是美國可用於美中貿易談判的一張牌(台灣也可能必須先解決美國豬肉進口問題),增加美國立即啟動與台灣FTA談判的動機。一旦台美FTA貿易談判正式展開,依照今年8月的美日貿易談判經驗,萬一美中貿易談判陷入僵局,台美貿易談判就有可能一口氣突破。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小組總召集人張人傑討論,敘北撤兵可以給予我們許多警示與啟發,東亞大棋局的主角是日本、中國、俄羅斯以及美國,台灣的第一島鏈戰略位置雖然重要,但是台灣的地位是不是絕對的、不可替代的呢?庫德族問題固然複雜殘酷,關鍵還是在於沒有國家主權地位與國際人格,台灣有沒有穩固的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呢?台灣的國際經貿表現固然傑出,是不是具有重大的、關鍵的、不可或缺的經濟或商業價值呢?這些問題或許沒有答案、或許見仁見智,但是快刀手川普也許很快地會出題來考驗我們。

新台灣國策智庫客座助理研究員法陸克Ahmet Faruk ISIK指出,中國與伊拉克的庫德族地區政府關係,因為「和平共存五原則」與土、敘、伊等國的關切而存在某些問題;伊拉克在波灣戰爭後是世界最大產油國,主要石油產區就在庫德族區域,中國獲得大量廉價石油而深受其惠,也試圖提升對庫德族地區的影響力,但是礙於中國自身對獨立運動的排斥,對2017年庫德族區域政府的獨立公投不表歡迎。鑑於庫德族區域政府的重要性,以及中國發展所需的豐富自然資源,中國大力投入軟實力、官方互訪以及雙邊外交關係,未來雙方關係可望擴大發展,但是伊拉克庫德族區域政府的特殊地位,以及活躍的庫德族運動將使得中國更加貼近同時也更加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