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新台灣國策智庫外交研究小組「美國新政府的外交」圓桌論壇會議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幕僚群組成非常狹隘,極端保守傳統的文化與反建制的立場非常明確,川普的支持者熱情堅定且選區分佈清楚,這次選舉結果川普在美國政府各領域全面獲勝,我們可以預見川普就任後的決策與施政,在川普改變政府與政策轉向的主張下,將會比第一次任期更加強硬偏執,更加大力地扭轉戰略設計與執政方向,而且在不能競選連任的限制與時間壓力下,川普一天當兩天用的衝撞力量與決心,預料將對美國國內外的政治經濟造成相當衝擊,而且可能在後川普時代長期延續,這種影響之大已經可以從世界各國與國際組織,即使距離川普上台還有一段時間,已經匆忙提出各種應對方案與策略調整可見一斑。

這次選舉兩大陣營的立場固化,尤其墮胎權與非法移民爭議尖銳,選前民調預期民主黨大幅領先,但是川普選前民調也比過去強,川普民調支持度上升到48%,遠高於以前的42%至43%,主流民調的差距都在誤差範圍內,結果川普民調落後卻開出50.3%得票,川普在搖擺州全部勝出,可說是大選民調的意料之外;川普的票源相當多元複雜,基盤是草根的藍領階級與農民,中間選民、移民、拉丁裔這次很多支持川普,川普在無大學學歷的白人、老移民、拉丁裔與亞裔族群都經營成功;搖擺州的領先可說爆出冷門,密西根州是民主黨全面執政,但是民主黨卻輸了,與外交政策影響少數族裔移民立場有關;移民很多的喬治亞州過去多投民主黨,尤其首府亞特蘭大是民主黨大票倉,這次選舉卻轉向;賓州是搖擺州還有搖擺市,賓州是美國社會縮影,企業多、工人多、高學歷多,北卡州雖說是搖擺州,選民立場相對還是保守,威斯康辛州選情多少與鴻海投資爭議有關;川普得票全面成長橫掃搖擺州,許多長期穩定支持民主黨的郡這次都大轉彎,民主黨在中西部的成長則顯得很特別。

副總統候選人范斯(J. D. Vance)的任命有其道理,出身阿帕拉契山低階層窮人,移民肯塔基、俄亥俄州工作的經歷,複製中低階層與保守主義的氣氛,與多數幕僚任用一樣有跡可循,都在強化支持工農階層的意象;在這樣的背景上,川普2.0大概會大量複製第一次任期,沒有2.0也至少是1.5,所以美國優先、美國再次偉大、勞工就業、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傑克遜主義、民粹主義、抑制通膨等主題,有感的民主、經濟問題將會成為政策主軸,現在遣返移民、提高關稅、精簡政府等議題,連同人事任命問題成為議題焦點;美國將不會撤出國際舞台,大概只有氣候變遷政策會被捨棄,不太可能會撤出盟邦關係,拜登是老派冷戰民主大同盟,川普則是個人主義、真槍實彈的單邊孤立主義,川普的目的在要求夥伴國家肩負更多責任,影響的只是盟友架構協作關係的調整;2016年時川普的大戰略,在於離岸與平衡,不要讓敵人佔便宜、佔上風,盟友也不能得寸進尺。

川普批評拜登在阿富汗撤軍失敗,指責中美結盟是拜登的敗筆,武漢肺炎也是應對不佳,認為美元的通行是美國的最大利益,要防止歐元成為美元的競爭者;川普的姿態看起來像掠食者,實際上美國非常善於使用心理戰,冷戰時期就大加利用台灣牌離間中蘇關係,美國外交經營善於心理戰的傳統,傳承到川普就善於使用談判槓桿,美國最重要的目標在維持霸權,美國的主體策略是築高牆,也要維繫全球同盟體系,要先分出主要敵人及次要敵人,還要維持盟友運作關係,俄烏戰爭中美國還是會聯絡俄羅斯,川普像是現實主義者,訊號非常明顯;俄烏戰爭、台海南海、東北亞乃至中東,對美國而言都是區域戰爭、都需要有代理人;川普認為對美國不公時會要求調整,美對南海台海承諾不致大變,對日韓會要求付出更多,對經濟不佳的菲律賓會要求少一點,並不會太激烈地撤出北約或東亞關係,北韓參戰加入俄烏戰爭將會有影響,中國的動態或會不會出兵,美國也在謹慎提防;川普強調軍事手段,認知與灰色作戰都會強化,應對中國的軍事挑戰並會瓦解中國的統一戰線。

川普個人對台灣問題不太重視,川普1.0實際上是對台最友善,因為幕僚友台所以有川蔡通話,川普第一任沒說不支持台灣獨立,拜登政府友台卻常拿出來講,相信川普2.0應該不會講,如果講的話,後果值得關切;川普執政時期自由航行與軍演不但沒有減少,甚至比歐巴馬時期還多,目的在維護夥伴國家同盟體系;川普將維持戰略模糊,雖然對中沒耐心但不會打戰,因為戰爭不符成本效益,川普的「狂人策略」是夠厲害、夠模糊的手法,對中將以關稅為最主要武器,中國應該會讓步,因為中國內部經濟與財務危機,北京不得不繼續利用「布列敦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架構下支撐的世界財經秩序來維繫經濟命脈,何況美中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是失敗的,當初川普第一任吃了大虧,這次有備而來強化銅鋁及稀土元素等原物料來源,建立美國生產以及供應鏈韌性,已經大大降低對中的貿易依賴,貿易代表署(USTR)人事提名會更清楚呈現川普的制中圖像;未來白宮安全幕僚以佛州幫為班底,反共反中的強硬鷹派是突出的基調,反中會不會表示或者等於挺台,是一個考驗台灣的努力與付出的問題。

理論上台灣必須要選擇避險,實質就是美中台關係架構的調適,在安全上避險,經濟上避險,政治、軍事上都要避險;美台軍售流程將升級、簡化、加速,提康得羅加級(Ticonderoga class)飛彈驅逐艦價格很貴,台灣有機會以原價的六至七分之一,獲得目前美國海軍封存7艘中的一部分,提艦具有相位陣列雷達神盾系統,擁有全方位的3D遠距作戰能力,升級為巡洋艦的提艦擁有最先進的防空制海與指管能力,進來後台灣就具有決戰境外能力,如果加上F35B或C戰鬥機可以確保台灣不會失去空優,台灣有標準1、2型飛彈,建置中的標準3型加上提艦,台灣就從守勢戰略變成攻勢戰略,中國的蟒蛇戰略也不再是威脅;當然台灣必須要增加國防預算到5%GDP,有人說10%那是過高的不合理目標;2008年後國際局勢改變很大,川普1.0造成更大改變,國際關係改變,美國國內政黨關係也改變,這是印太架構形成的背景,川普給予台灣更多的改變與機會,包括區域關係改變,日韓的問題也有利台灣機會,區域關係使日本角色大為突出,日本會與台灣加強合作,這些有利因素會不斷出現,美日避險使台灣成為必打的牌,只是這張牌會頻繁移動;最讓人擔心的是護國神山台積電有沒有能力應對川普,川普想取消投資補助,對台積電而言資金並不是問題,尖端技術移轉去美國生產才是問題,7奈米的禁止賣中壓力很大,中間商轉手華為更是危險問題,台灣是川普最大的一張牌,他會珍惜好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