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台灣的節氣逐漸進入深秋,多事之秋的2020庚子年即將度過;疫情使國際秩序與國內生活提心吊膽,特別是區域局勢緊張空前;本期有兩篇評論文章,並轉載新台灣國策智庫的論壇會議,討論我們切身的美中關係與台灣安全處境,並搭配關係到國家百年大計的憲政改造議題。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尹麗喬研究員,分析中美爭端中不少成分仍是表演性質居多,雙方都不想也不敢撕破臉。先分析美國最近對華政策。一方面,美方的確對中話說的越來越重。可是,唇槍舌劍之餘,仍有分寸。另一方面,中方駡人也有分寸,不點名批評美國高層。就算川普總統一而再、再而三把新冠肺炎稱為「中國病毒」,戰狼外交官們仍不與川普「直球對決」。北京也不希望激怒川普,讓中美關係繼續向下探底。總而言之,中美對抗,唇槍舌戰,手段狠辣之餘,仍留有餘地。如中美真在打一場新冷戰,為什麼要手下留情呢?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小組總召張人傑,認為硬實力、軟實力與鋭實力的揉合競逐,將使後疫情時代的美中競爭關係呈現全面又複雜的形貌。後疫情時代台灣要擔心的是,在這場複雜而看不到盡頭的遊戲,處處存在著散亂分歧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誘惑、機會與危險都如電光石火般的瞬間來去,相信台積電與聯電等高科技產業已經領教過這滋味,現在不是看誰臉色或獨善其身就可以平安無事,我們國人與政府要覺悟穩定、被動、天真的時代已經是美麗的回憶。

八月27日新台灣國策智庫國防研究小組「台海近期安全狀況評估」圓桌論壇會議,研判近日解放軍在渤海東海南海的軍演,引起亞太地區各國震動不安,尤其是發射四枚中程導彈更引起周遭及東協國家關切,美國也出動各式偵察機及軍艦抵近偵察,雙方也你來我往的相互發出譴責、警告,但實際情況可能僅是虛張聲勢的成分居多,分析此波的共軍演習,戰略佈局呈現南攻北守的態勢,海空軍演的實際內涵可能只是例行的、單一科目演練,導彈的投射可能只是在測試其移動、預備與前進基地,展示其長程機動與縱深打擊能力,而測試的兩型導彈是否有能力打擊海上移動目標,也值得深入分析。

新台灣國策智庫法制與司法研究小組「憲改的願景與現實」圓桌論壇會議,討論現存憲法的改造存在許多問題與疑難,首先是人民的憲法意識不高,人民是否普遍意識到憲法存在的問題,是不是能夠通過目前公民投票的高門檻;修憲與制憲的抉擇是大問題,如果要進行整體式變動,民眾的意願與共識是否足夠,如果只是修憲似乎較為實際,針對不同主張與意見,必須化解各方爭執與紛爭,並可能引用國外經驗與案例。憲改不只內造也受外在影響,特別是國家體制與國家地位動見觀瞻,容易受到國際政治的影響,憲法改造過程需要有穩定的外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