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楊鈞池教授研究,在本次日本參議院選舉過程中,「參政黨」異軍突起,吸引相當多國內外媒體與學者的關注與討論。參政黨的崛起,顯示出社群媒體的確有可能在短期內改變選民的政治意識與投票行為。不過,擁有雄厚資金與動員能力的政治團體,能否透過更大規模或更細膩的操作手法來掌握社群媒體,藉機返回劣勢,爭取不同世代選民的支持,將是未來觀察日本政局的一大重點。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部副主任蘇世岳指出,從政治層面來看,貿易關稅戰雖沒有贏家,但絕對會改變權力的配置方式。川普政府以「新重商主義」手段單邊遂行霸權的復興,成功與否都將改變國際政治經濟的遊戲規則。美中爭霸不只是軍事、政治層面的競爭,也是經濟、文化模式的競爭,川普總統的「常識治國」模式能否贏過習近平總書記的「新質生產力」構想,美中關稅貿易談判可以略窺端倪。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內政研究小組,2025年7月24日舉行「轉型正義的深化與永續」圓桌論壇會議,討論轉型正義要結合審議民主,進入自由民主國家的公共政策討論,才能夠一代一代的教育傳承,攜手年輕人思考繼續改變;現在轉型正義要做什麼?要破除我們的同溫層,努力關心我們自己以外的人,要嘗試和不同意見的人說話;轉型正義的路已經被確認不會被停止,只是這個課題現在好像彈性疲乏、動力不足,做不到的要坦白、要檢討、更要改變,不要浪費資源在空洞的形式與宣傳。
2025年7月25日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美中經貿戰與中國因應對策」圓桌論壇會議,研析現在只是供應鏈搬遷的階段,川普對等關稅目的是為了繼續談,趁機整頓重建內部;友岸外包不會停止,中國外包將消失,我們現在要趕快應變、重新佈局。中國要技術提升、往上移動,美國是往下移動、建立製造,兩者的落差可能有台灣的機會;中國的產業政策不見得有利於技術發展;國安除了法制面,還有資訊安全,正好給予我們的傳統資訊產品回歸的動力;針對洗產地問題,台灣的作為並不能讓人信服,應該比照碳足跡,設立中國產品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