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政治大學法學博士李守正評析,在當前世局下,台灣的最佳選擇是什麼?其實,台灣別無選擇,只能對準美國,向美國靠攏,再加上善用一些「小國事大國」的新加坡心法,如此而已。執政者必須審時度勢、慎謀能斷。眼下是川普積極重塑國際政治、經濟產業、貿易金融格局的關口,不容主事者輕忽;錯失良機,就足以使台灣四、五十年間的經貿努力成果,優勢盡失。
淡江大學國際戰略與外交研究所教授林穎佑研究,台索海巡合作不僅是一項雙邊技術協議,更可能開啟台灣「海巡大外交」的全新機會。在軍事議題較為敏感的印太國際局勢中,如何巧妙運用海巡身為海上警察以及非軍事特性來拓展國際合作空間,既考驗我國在政策的靈活度,也驗證其戰略思維。唯有資源有效配置與對可能發生的風險有所控管,才能在灰色地帶威脅中,建構出務實的國際戰略。
2025年8月15日新台灣國策智庫外交研究小組舉辦「滾動的日本政局」圓桌論壇會議,評估台日還是不可能重大突破,台灣有地緣科技優勢,可以適度運用不必屈就日本;台日關係錯綜複雜,林佳龍部長訪日是正面突破事件,石破茂有發風災訊息情況也是罕見好事,李逸洋代表獲正式邀請出席長崎廣島核爆紀念會,這三個是令人振奮的正面消息;林泉忠教授說媒體報導大罷免都是負面報導,小笠原教授也注意到讀賣等大型媒體的負面消息,顯示台灣的內政變化是一個大問題。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內政研究小組,2025年8月18日「726大罷免結果分析」圓桌論壇會議,認為現在罷免結果不過也好;如果不是大罷免,是精準罷免有可能結果不一樣。823之後,預期朝野將會和緩,在野聯盟可望會更加鞏固,因為罷免壓力不大;立法院對立可能更激烈,賴總統應該走向和緩的對話,因為藍軍將會更強勢,賴政府只能更加緩和;目前顯示民進黨受到的衝擊很大,檢討聲浪很大,近來民調的崩解趨勢,顯然受到大罷免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