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親愛的讀者您好,感謝您耐心地支持並閱讀本通訊,本期文章主題主要環繞國內的政治脈動,分別針對困擾國內社會各界的假消息與假新聞處理問題,轉型正義過程中較受忽略的平埔族身分回復問題,政治爭議事件與轉型正義的持續推動釐清,牽動兩岸關係的自經區倡議等議題進行討論。

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胡元輝教授,在「台灣民主的絶佳測試點」文中指出,我國目前衛星廣播電視法中即明文要求,新聞台必須設置自律機制,處理包括公平、正確與品味在內的觀眾申訴,更明文規定新聞台報導與評論須進行事實查證,符合公平原則。因此學生連署行動中涉及此一層次的訴求就不只是市場商品的問題,而是媒體作為公共論壇或公共領域的民主課題,也是政府監理機關或法令規範可以介入之處。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施正鋒教授撰稿「平埔族的原住民族身分」,該文認為原住民族是少數者,平埔族更是少數中的少數,投訴無門,只能寄望司法限制沆瀣一氣的政治權力。最高行政法院的判決,指出根據現有的「原住民身分法」,平埔族如果沒有登記過原住民身分,當然也可以申請。無論藍綠執政,原民會的保留是擔心資源排擠,然而,最高行政法院提醒平埔族的原住民族身分是與生俱來,更不要忘了蔡英文總統選前承諾「歸還民族身分及完整民族權利」。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生駱長毅投稿「蔡英文應正視轉型正義價值理念」,文中呼籲轉型正義是政府應當重視的議題,釐清相關事件的原委,令真相公諸於世,台灣社會才能夠繼續往前走,否則只是不停地原地打轉與內耗,甚至重蹈歷史覆轍,讓政治爭議事件持續延燒,撕裂民間社會。民進黨面對黨內初選與大選的挑戰,應抱持正確的態度來處理,無論是過去黨產及歷史責任的釐清,乃至於近期太陽花學運責任的追究,以及陳水扁前總統特赦的議題,都能夠迎刃而解,理所當然,這些議題不該持續成為阻礙台灣前進的絆腳石!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小組總召集人張人傑「小心『自由經濟貿易區』的陷阱」一文認為,國民黨利用自經區做為與北京交換的政治籌碼,一廂情願地寄託於北京的善意與慷慨,並不是一個聰明或負責任的態度,因為當前緊張的國際經貿以及複雜的美中台三邊經貿關係下,要堅定地選擇成為民主自由陣營的忠實夥伴與協力者,或是投機扮演北京扈從體系的白手套與跟屁蟲,台灣仍然擁有相當的選擇與操作空間;設立自經區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需要審慎思考與嚴肅的政策評估,尤其是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風險的評估更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