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矢志為領導新台灣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

    To Be the New Critical Leadership of Taiwan 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 為全球政經挑戰下的台灣研求國之良策

    Research the Ideal Policy for Taiwan under Glob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Read More

最新消息

2023.05.08新台灣國策智庫「公職人員選罷法第26條修法爭議」研討會

刻正在立法院審議中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二十六條條文修正草案」(簡稱草案),此草案內容存在一些司法、法理、法制乃至憲政疑慮,為人民權利保障與法治、憲政穩定,爰…
,

2023.04.28新台灣國策智庫內政研究小組「海巡在台海的角色功能檢視」圓桌論壇會議

海巡平戰轉換的原則是與海軍採用同一載台設計,同享後勤資源與維修作業,有第二海軍與海軍預備隊的定位;平戰轉換的要件是戰時納入、軍事需要,主動需求者是國防部,啟動機…
,

2023.04.24新台灣國策智庫通傳研究小組「美中台關係的謎題」圓桌論壇會議

國際媒體雖然聚焦烏克蘭問題但更加重視中台軍事對峙,特別從安全、戰略觀點連結烏克蘭與中台緊張議題;美國現在重視中國威脅可說完全是從PETER NAVARRO的「致命中國」理論來的,可是左派理論家如IMMANUEL…

公職人員選罷法第26條修法爭議」研討會

敬愛的媒體先進您好: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訂於5月8日(週一)上午10時至11時30分,於智庫會議室(北市民權東路二段42號3樓)舉行「公職人員選罷法第26條修法爭…
,

2023.03.24 新台灣國策智庫經濟研究小組「檢視當前住宅問題與政策」圓桌論壇會議

在台灣當前社會,房屋早已成為商品,房地產業者皆以「物件」稱之,房屋不只是生活必需品,更重要是「生財」與「累積財富」之工具,囤房、待價而沽,攫取增值利益是致富之主要手段之一。台灣囤屋炒作之誘因,主要來自於其持有與交易成本太低,與先進國家相比,台灣之房屋持有與交易成本可謂微不足道,所以成為囤屋炒房天堂;囤屋炒房將會導致房價高漲,讓中下所得家庭、弱勢者、以及年輕人等買不起房子,以及隱藏著房市泡沫破碎、社會經濟不穩定之危機;如何縮短房地產財富差距,改革現行房地價稅與囤屋稅之稅制,大幅提高持有房地產之成本,降低囤積與炒作房地之誘因,穩定房價;採用租稅重分配手段,將房地價稅與囤屋稅收用來從事社會福利與公益設施之建設,以及興建社會住宅與租金補貼之用。《當代正義論之「最大化最小值原則」(maximin…
,

2023.03.20 新台灣國策智庫兩岸研究小組「中共兩會與對台政策觀察」圓桌論壇會議

這次中共兩會有三大觀察重點:1. 政府的人事;2. 中央機構的增併改革,包括人事調整安排是這次會議的核心;3. 對台政策並沒有新意,不是本次會議著重點;兩會等於是正式認可習…
,

2023.02.20 新台灣國策智庫內政研究小組「疫情過後的運輸系統新思維」圓桌論壇會議

陳內閣剛上任就推出重要的交通運輸政策,「中央促進公共運輸使用方案」,引起各界強烈的關注與政策討論;運輸政策除了工程規劃與財務因素之外,主要還有管制、補貼、績效、…

「總統及閣揆最新施政滿意度與2024總統大選民調公佈記者會」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於二月21日上午舉行「總統及閣揆最新施政滿意度與2024總統大選民調公佈記者會」,陳致中執行長主持,民調專家陳坤毅先生報告及分析民調結果,並由台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曾冠球教授、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林岱緯教授評論民調結果與發現。 這次調查採用市內電話訪問,調查時間2月13日至2月15日晚上…
,

2022.12.26 新台灣國策智庫內政研究小組「當代地方治理的檢視與策進」圓桌論壇會議

台灣的中央地方關係屬單一制國家,單一制國家大多是強幹弱枝的中央集權,中央很大很強,但地方很弱;地方如果可以很強的話,就更可以帶動整個國家;現在地方政府沒有治理只有服務,而且是沒有止境地愈做愈多的服務,距離治理的目標與理想愈來愈遙遠;中央與地方關係可以分為「垂直關係」與「水平關係」,地方治理也有地方內部與地方之間的關係。 單一制國家政策與執行的劃分不易,引進增加各種原則並無助益,權限不清引出財政失衡問題,造成市場失能的效應,政黨因素影響財政劃分造成經費分配的偏差;財政垂直失衡使中央財政肥胖,但地方瘦弱,有些地方政府以賣地還債或作為財務收入;地方經濟功能的強化最重要,鄉鎮是推展社會經濟,城市是發展市場經濟,地方應是內生型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創生,沒有財政能力資源就不容易實現這些功能。 地方治理常見的問題大致有:直轄市地方自治功能比地方多了4項以致產生隔離效果,府會關係的協商機制不夠健全,地方機關資源不足沒有專人及專預算,地方政府無法留才造成執行能力不足,跨域治理的參與缺少配套也沒有正式參與機制,市區內都心區與周邊的落差很大,土地資源的重大利益淹沒了其他的地方議題,城鄉差距特別是緊急醫療的差距大,小城鎮的弱化連帶認同感歸屬感將消失,地方人口不斷流失與人口老化嚴重,中央與地方認定不一致衍生中央與地方權限爭議,法令限制極多致創意與新政策無法推動,官派地方首長功能不彰也不利地方特色,縣市長計畫不受重視無法落實,地方治理沒有遠見,連選舉也沒有提出計畫和政策,「你做的、我就不做」以及「換人就停擺」的執政斷層等。 目前六個直轄市(六都)與非六都縣市的地方行政區劃格局,肇始於前總統陳水扁,完成於前總統馬英九任內。地方治理的變革可見諸於歷來台灣地方地理空間橫向改造,李登輝認為台灣應調整為「七大區域」,各區按本身資源與特色永續發展規劃;陳水扁2000年參選總統時提出中部地區要有「三個第三」的政見,包括第三個國際機場、第三個科學園區、第三個院轄市,並在2007年5月修正公佈《地方制度法》第四條,即俗稱「準直轄市」條款;2008年謝長廷主張將台灣國土重劃改造成六個大區,依各區域特性和特色進行適合各地區的開發發展計畫,促使國家競爭力大幅躍升;2009年6月29日馬政府公佈台北縣、桃園縣、台中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的合併、改制、升級,構想「三大生活圈、七大區域」概念,各區設「區域發展委員會」由直轄市推動該區域進步。 理想的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的策進可有:1、健全地方經濟治理角色,以地方經濟自治為基礎,在強化區域發展內在動力的同時,積極對外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以源自地方力量的內生型發展作為基本動力,同時搭配「區域行銷」(regional…
,

2022.12.12 新台灣國策智庫外交研究小組「展望20大後的美中日台關係」圓桌論壇會議

世界新冷戰與東亞新冷戰的形勢,在2018年川普政府時的美中對立關係就已呈現,現在烏俄戰爭使這個形勢更加清晰;拜登政府一開始是關注俄羅斯的動向,目前則轉移聚焦在中國;…
,

2022.11.28 新台灣國策智庫經濟研究小組「台灣與中國申請CPTPP的進度」圓桌論壇會議

當初CPTPP是安倍臨門一腳協助台灣的,安倍之後台日關係有一點擔憂,CHIP 4聯盟是台灣生存的關鍵,這是以後要努力的,台灣國際地位比較弱,但台灣科技產業很強,我們繼續發展科技就不會受限於政治,經濟部長說3奈米要留下來,必須行動落實證明;日本政治人物主流意見認為,中國現行經貿體制難以加入高標準的CPTPP;然而中國的專家學者們很樂觀,認為中國經貿體制正在改善中,而且離CPTPP標準不遠,若單純以經貿制度來看,中國是很有可能加入CPTPP。要回答加入與否這兩個衝突的意見,一個方式就是找出日本國內論述,中國經貿體制的哪些具體狀況,是無法達到CPTPP的何種高標準要求。 中國加入CPTPP的障礙,根據經產省智庫研究案(川瀬等人)內容,我們可以將中國申請進入CPTPP可能遇到的經貿制度障礙,區分成三種:國有企業問題、電子商務問題、勞工人權問題;在國有企業問題方面,雖然中國國內有龐大的國有企業部門,但是只要活用現行CPTPP既有的例外規定,例如地方政府旗下國有企業可視為例外條款,中國就有解套的可能;或者,中國在進入CPTPP的談判過程中,爭取到廣範圍的中國特別被認可例外企業名單,也是一種解套的方式;在電子商務方面,只要中國能夠爭取到其對於跨境資訊管制、跨境企業箝制都符合CPTPP現行法規中,國家安全保障需要的名義,也是有解套的可能。 在勞工人權方面,中國很難說服CPTPP締約國,新疆強迫勞動問題,勞工人權將會是中國申請進入CPTPP的一項重大挑戰,最近的國際事務與日本國內政策變化,中國在勞工人權項目解套的機會是愈來愈低;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2022年8月31日公佈新疆人權評估報告,指出新疆存在嚴重違反人權狀況,可能觸犯危害人類罪,聯合國的新疆人權報告,已經認證中國在新疆強迫勞動的事實,除非未來中國在新疆事務有大幅度的改變,否則中國新疆管理政策,將永遠與CPTPP協定的內容抵觸;除了聯合國報告之外,美國2022年6月下旬開始生效,「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Uyghur…
,

2022.11.25 新台灣國策智庫法制與司法研究小組「精神障礙刑事被告的訴訟扶助」圓桌論壇會議

在我國刑法,未滿18歲,不能判死刑、無期徒刑;對少年犯的保障依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條之2:詢問或訊問少年時,應先告知下列事項:一、所涉之觸犯刑罰法律事實及法條或有第3條第1項第2款各目事由;經告知後,認為應變更者,應再告知。二、得保持緘默,無須違背自己之意思而為陳述。三、得選任輔佐人;如依法令得請求法律扶助者,得請求之。四、得請求調查有利之證據。少年表示已選任輔佐人時,於被選任之人到場前,應即停止詢問或訊問。但少年及其法定代理人或現在保護少年之人請求或同意續行詢問或訊問者,不在此限。 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條之1:詢問或訊問少年時,應通知其法定代理人、現在保護少年之人或其他適當之人陪同在場;但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場或有急迫情況者,不在此限。依法應於24小時內護送少年至少年法院之事件,等候前項陪同之人到場之時間不予計入,並應釋明其事由,但等候時間合計不得逾四小時;少年因精神或其他心智障礙無法為完全之陳述者,必要時,得請兒童及少年心理衛生或其他專業人士協助;少年不通曉詢問或訊問之人所使用之語言者,應由通譯傳譯之;其為聽覺、語言或多重障礙者,除由通譯傳譯外,並得以文字、手語或其他適當方式詢問或訊問,亦得許其以上開方式表達。 針對具有原住民身分者可見於最高法院…

活動新聞稿

「總統及閣揆最新施政滿意度與2024總統大選民調公佈記者會」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於二月21日上午舉行「總統及閣揆最新施政滿意度與2024總統大選民調公佈記者會」,陳致中執行長主持,民調專家陳坤毅先生報告及分析民調結果,並由台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曾冠球教授、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林岱緯教授評論民調結果與發現。 這次調查採用市內電話訪問,調查時間2月13日至2月15日晚上…

「台北市長最新民調結果公佈記者會」會後新聞稿20220617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於六月17日上午舉行「台北市長最新民調結果公佈記者會」,主持人陳致中執行長表示,時間是這次選舉最大的敵人,民進黨中央無論要提哪一位…

「2022台北市長最新選情民調評估記者會」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於三月八日舉行「2022台北市長最新選情民調評估」記者會,主持人陳致中執行長表示今天公佈的最新民調,是六都市長與地方治理民調系列的延續,智庫透過民調關注選民意見與政黨生態的長期變化,累積起來的資料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台北市長選情的重要性,在於首都政治能量與政治意義的巨大影響,台北市長選舉可說是台灣政治的領頭羊,影響非常廣泛和全面,所以說台北市政府與總統府就是仁愛路這一頭跟那一端的距離,這段最近的距離過去已經被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位前總統實際應驗過了,所以首都爭霸戰意義很大。 目前台北市的政黨傾向和市長選情,不論兩黨對決或三黨「三腳督」,都會對未來產生很大影響;台北市選情的熱點在於三足鼎立,原因在於民眾黨竄起瓜分藍綠地盤,造成蔣萬安可能被棄保的化學效應,只要黃珊珊副市長堅持到底就能成為民進黨最佳助選員;黃副市長在疫情期間,利用行政優勢不斷提升人氣,不但吸收到部分藍綠支持者的認同,而且她的支持者以年輕人為主,藍綠應該思考支持者老化的警訊。 陳致中執行長分析市長選舉要考慮「三度」,呼籲執政黨要以三度來提出適當市長人選,才能夠在三足鼎立的三腳督中勝出;第一度是「強度」,候選人要有夠強的戰鬥力、競爭實力;第二度是「黏著度」,要能維持支持者的黏著度,相比蔣萬安可以得到國民黨支持者超過八成的力挺,民進黨候選人只有六到七成;第三度是「抵抗度」,要能夠強力抵抗棄保效應的拉力和陷阱。目前綠營的可能候選人中,陳時中的知名度穩定領先,但他的領先幅度長期持平,未來的發展性值得觀察;陳建仁因為副總統形象不錯,受到跨黨派民眾的支持,但陳建仁選台北市長好像是大材小用;林佳龍目前並未表態,但是仍有基本的支持度,落後幅度並不大,尤其在三腳督的情況下,與藍白候選人的差距其實很小,如果林佳龍積極表態讓市民知道其企圖心及意願,支持度可能很快會迎頭趕上。 民調專家吳世昌報告分析此次民調結果,以台北市12個行政區,年滿20歲的一般民眾為對象,採用市內電話調查,在三月3日到5日晚上六點半到十點之間訪問;總共完成1074份有效樣本,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資料,進行多重反覆加權;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0%之間。 台北市最新的政黨傾向有明顯變化,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政黨版圖有變化,兩黨合起來的藍色版圖與綠色對比,從過去的六四比甚至六五比三五,這次已經拉近到幾乎五五波,雖然台北市泛藍仍然略佔優勢;柯市長受到藍綠兩邊夾擊,還是維持有相當滿意度,民眾黨的支持度15.5%,可以對籃綠選情有重大影響。 市長可能參選人知名度,林佳龍與陳建仁的認知相對還很低;蔣萬安有35.5%的領先優勢,黃珊珊的支持度持續上升中,將來可能拉低蔣萬安形成三強鼎立的態勢;黃珊珊目前無黨籍的身分,有22.7%的基本盤,其參選角色與支持度還待觀察;蔣萬安領先陳時中、陳建仁,陳建仁有時代力量、民眾黨等其他陣營的支持者,民進黨支持者也有支持蔣、黃者,但選情緊繃時這些人會回籠,可能黃珊珊受到的影響大。 如果沒有藍白合則蔣會很吃力,所以民進黨將不樂見藍白合;國民黨支持者也不支持藍白合,反而民眾黨支持者喜歡藍白合,有可能小黨心態的影響;民進黨如能推出適當候選人,且造成藍白分裂的狀況,在三足鼎立的情況下當選機會很高。 台師大曾冠球老師分析民進黨和民眾黨在台北市的經營成果都有明顯進步,民調顯示,台北市政黨傾向泛藍和泛綠大致一半一半,和一年多前的民調相比,國民黨的支持者似有萎縮現象;在民眾黨竄起後,國民黨在台北市的支持者被瓜分許多,雙方差距只剩下…

「四大公投後的政治新局之展望」民調發布記者會20211227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於 12 月 27 日上午10 時,舉行「四大公投後的政治新局之展望」民調發布記者會,由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陳致中主持;陳執行長說明這是四大公投後自12月21日到23日做的電話訪問調查,雖然公投結果已經出來,但瞭解其後續效應及發展也很重要,希望透過民調探查民眾態度與公投後之政治局勢發展;公投前的各種民調顯示,民眾對公投議題的態度多偏向同意,民眾對執政黨的政策支持並不高,但國民黨沈浸在罷免陳柏惟的勝利時,民進黨很快投入展開公投宣講動員。 陳執行長分析民進黨在公投前自總統以降將士用命的努力說服民眾,在全國舉辦說明會與宣傳訴求,使民進黨終於能夠超車迎頭趕上,以四個不同意在公投結果取得全面勝出;部份專家口中所謂的南票北補的效應,或認為國民黨內部分裂故民進黨贏是理所當然,實際上都不是重要的影響公投的原因,真正的關鍵因素是民眾的態度改變轉而支持執政黨;民進黨公投逆轉勝顯示,台灣多數民意支持鞏固蔡蘇執政體制,但公投結果能不能移轉到明年地方選舉,執政黨仍然需要努力,以促成部份任滿的地方首長能夠順利交棒。 陳執行長表示民進黨目前地方首長施政表現良好,但是表現受到肯定的首長應該進入中央歷練以利人才養成,可以強化執政團隊以及接班的班底。有關地方政府升級合併問題,竹竹合併升格最受民意青睞,又考量高科技國力的強化,個人認為應該支持,但建議不能只有竹竹併單一個案,最好依據國土規劃整體評估,並耐心詳細與民眾溝通後再推動。 民調專家吳世昌先生說明,這次調查對象是台灣居民1108份有效問卷;公投前小英總統支持度五五波,蘇院長的支持度也有交叉的風險,現在公投結果證明執政團隊的支持度穩健回升;四個提案都是不同意高過同意,事後民調可知公投不受王力宏事件影響,受到天氣太冷影響也相當有限,因為滿意不滿意落差10%以上,且滿意度達到明顯過半的55.2%。民眾黨支持者態度對該黨政策態度並不積極,而時代力量支持者反映出來的意見與中央政策也不一致,顯示該黨中央與民眾態度分裂,時力未來發展可能需要調整,避免黨中央與民眾支持者之隔閡過大。 縣市升格議題顯示一般民眾不太關心,目前只有新竹受到民眾關注,似乎是因為呼應蔡總統的呼籲,未來需要努力說明共同喚起民眾關心;目前討論合併者之中,新竹獲得較多支持,新竹縣市合併有客觀需要,解決竹科發展受限的問題,惟合併進度、苗栗的歸屬還有待研討。現階段如六都變九都,目前不支持者居多,民進黨、國民黨與民眾黨都六成以上不支持,時代力量也有五成不支持。縣市合併仍需要多溝通,但新竹縣市合併支持度較為可行。國土規劃需要積極推動,一般與生活相關的議題,民眾較有感受,與生活無關的議題則較為無感冷漠,與地方制度法或國土規劃相關的政策,仍然需要持續溝通以利後續施政。 55.2%台灣民眾滿意公投的結果,只有瘦肉精案不滿意略高。泛綠陣營滿意達到八九成,與公投結果投票接近;四大公投未過是誰的功勞最大,20.2%民眾認為蔡總統居首功,蘇院長也大力舉辦宣講,賴副總統也全國奔波上百場說明會,都反應在民眾的評價中。趙少康說高雄決定公投結果並不公允。 朱立倫重押四大公投,結果失敗成為主要責任者,政治聲望受到折損,可能未來受到黨內挑戰,侯友宜受到的責難很低;有關內閣改組議題,因開出四個不同意,55.7%認為蘇揆不需要下台,民進黨七成以上認為蘇不需負責,相反,國民黨有六成認為蘇需要下台,民眾對個別首長是否需更換的意見不明顯。 台灣師範大學范世平教授認為,因為四大公投投票率未達五成,相對的這次民調資料特別珍貴,因能夠較為全面反映動態;結果還是政黨對決,結果是國民黨或反民進黨陣營被打敗。蔡總統蘇院長滿意度還有五成多,明年大選之前蔡蘇體制毋庸置疑,閣員也不可能有大改變;經濟部長、內政部長、衛福部長等,受到的反對也都很低。 范教授指出這次民調有三結論,一是蘇揆不需下台…

「2021六都治理民調系列:高雄市首長施政、選情初探暨市政相關議題民意調查報告發佈記者會」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於8月17日(週二)下午,舉行「2021六都治理民調系列:高雄市首長施政、選情初探暨市政相關議題民意調查報告發佈記者會」,由凱達格蘭基金…

2021.05.11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2022決戰六都民調系列:新北市長選舉選情初探」民調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新台灣國策智庫於2021年5月11日上午,舉行「2022決戰六都民調系列:新北市長選舉選情初探民調記者會」,由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陳致中主持,民調專家吳世昌先生解析民調結果,以及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陳俐甫助理教授、新北市議員張志豪發表評論。 民調顯示陳時中是目前民進黨最具挑戰力的候選人,陳俐甫分析在陳時中以下,林佳龍是第二位有拚面的民進黨候選人,這兩位都是全國性政治人物,本次民調中也列為對比的蘇巧慧、吳秉叡、林淑芬等新北在地的民進黨立法委員,都明顯落後侯友宜非常多。在政黨支持者的交叉分析上,很明顯的,國民黨和民眾黨的支持者在新北市已經是藍白合的結果,都穩定在八、九成的民意支持侯友宜。 民眾對侯市長滿意的理由,陳俐甫教授解釋主要是「做事踏實/認真」,這個理由很明顯是感情性的理由與個人形象,也就是說他的發言與處事方式是目前新北市民喜歡他的重要因素;對於地方首長而言,特別是對新北市民而言,正確的處事態度會比做出什麼重大市政更具價值。 張志豪議員指出市民對侯友宜最不滿意的在於交通政策,其次是未專心市政;可見交通問題確實是新北長久以來的痛,尤其是和台北市的捷運之爭,以及現階段萬大線、環狀線施工所造成的交通黑暗期,都是市民最厭惡之處;再來就是缺乏城市願景,過去在老縣長蘇貞昌的努力之下,台北縣留下「一鄉鎮、一特色」,這些特色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但侯友宜任內至今乏善可陳,最受關注的就是他到底會不會參選2024總統,這應該就是市民覺得他未專心市政的主因。 針對侯友宜的高人氣,張志豪議員評論他是利用長期從事警政的經驗,針對全市…

「2022決戰六都民調系列:台北市長選舉選情初探民調記者會」20201225

新台灣國策智庫12月25日(五)上午,舉行「2022決戰六都民調系列:台北市長選舉選情初探民調記者會」,由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陳致中主持,並由民調專家吳世昌先生及台師大曾冠球教授、台北市議員阮昭雄先生評論。 新台灣國策智庫執行長陳致中表示,雖然距離實際選舉還有兩年時間,媒體對各黨政治明星的預測與討論很多,目前這個民調只是在探索可能的發展趨勢,列出來進行調查的人選也只是反映媒體焦點與議題,實際參選狀況及後續發展的變數還很多,離選舉還有相當一段時日,藍、綠陣營以及各黨都還有努力空間。首都市長爭霸是重中之重,目前國民黨比較有勝算,民進黨應審慎以對,儘速點將,作好超前部署!我們只是將民調的發現呈現給社會各界參考,希望提供大家一個觀察的方向和座標。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曾冠球評論,陳時中是民進黨臺北市支持者心目中的首選,也是台灣民眾黨支持者相對樂意接受的候選人,縱使教育程度不高的市民也相對樂於支持,喜歡的市民明顯多過討厭的市民;蔣萬安則是國民黨臺北市支持者心目中的首選;泛綠選民、臺灣民眾黨支持者也高度支持,喜歡的市民遠多過討厭的市民,支持者明顯含括各性別、各年齡層、各類教育程度,老少通吃,獲得各方普遍性的支持。民進黨其他幾位潛在候選人如吳怡農、吳思瑤、高嘉瑜等,目前競選實力與蔣萬安還有一段差距;蔣萬安媒體形象清新是藍營的明日之星。 曾教授分析蔣萬安支持度高過陳時中約…

「高雄市長補選最新民調公佈記者會」新聞稿 20200803

新台灣國策智庫本日(8/3)上午10:30於智庫大會議室舉行「高雄市長補選最新民調發佈記者會」,由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陳致中主持,並由趨勢民調公司研究總監關智宇先生報告民調結果並提出評論,另邀請台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曾冠球副教授擔任評論人。 高雄市長補選是區域性的議題,但是卻受到全國矚目,除了罷韓的後續可能發展,論文門是否產生效應,民眾黨柯P的光環與動作,北漂青年的返鄉投票,都可能發生化學變化而影響選情,也是各方觀察評估的重點,最重要的議題則是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是不是能夠整合與凝聚支持者的問題。因為時程問題,本次調查並未受到補選市長公辦政見會影響,據信政見會也僅影響少數游離票;至於近日爆發的立委涉及受賄案,因為時間差也並未影響本次調查。 整體而言三位候選人可說實力懸殊,陳其邁的知名度、支持度分別為71.4%與53.7%,遙遙領先李眉蓁的57.1%與14.4%,以及吳益政的33.7%與8.3%,市長參選人的看好度落差更大,陳其邁以73.1%領先李眉蓁的6.3%與吳益政的3.1%;表示會去補選投票的市民有71.4%,且陳其邁的支持者投票意願明顯較高,顯示投票結果可能會對比明顯。 陳其邁在各個人口類型的知名度都領先李眉蓁,即使30~39歲的年輕族族也領先李眉蓁;62.3%民眾認為韓國瑜站台對於李眉蓁選情沒有幫助,46.6%市民不同意如果李眉蓁當選會使韓團隊借殼上市,47.6%不同意陳其邁當選後才是完成罷韓的說法,顯示罷韓事件的後續影響力相當微弱;論文抄襲事件對李眉蓁的支持度影響不大,雖然有47.6%市民認為李眉蓁並沒有清楚解釋論文抄襲問題,但李的支持者中有89.0%表示並不會因為論文抄襲事件而改變支持態度,此或可以理解為候選人或政黨的基本盤較為穩固的結果。 提名勝算不高的李眉蓁參選,可以看作是國民黨的投石問路,…

「520蔡英文總統就職 總統、閣揆與主要部會首長施政總體檢與防疫表現滿意度記者會」新聞稿 20200507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長期執行系統化的民調,針對部會首長的知曉度、滿意度與政策表現進行調查,從民調結果可以瞭解民眾的看法以及民意的動向,歷次調查結果的長期趨勢資料具有很高的政策參考價值;除了針對地方首長執政表現的區域治理民調之外,本次民調是屬於總統、閣揆與部會首長民調系列,本智庫特別指出,具有醫衛專業背景的行政院陳其邁副院長,負責規劃統籌各部會防疫業務的對應、協調及實施,在內閣的抗疫作戰中絕對是貢獻良多的關鍵角色,惟受限於過去民調內容以正首長為主,本次調查的題目內容設計疏忽了政院副院長、秘書長等,這是很可惜的遺珠之憾,未來的調查會調整納入。 「520蔡英文總統就職…

「高雄市長韓國瑜施政滿意度與『罷免案』評估」最新民調發佈記者會20200325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於3月25日上午舉行「高雄市長韓國瑜施政滿意度與『罷免案』評估 」最新民調記者會,由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陳致中主持,新台灣國策智庫民調中…

「蔡英文總統四年執政、行政院內閣團隊施政總檢討暨2020總統大選最新民調」發佈記者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於2019年12月12日召開「蔡英文總統四年執政、行政院內閣團隊施政總檢討暨2020總統大選最新民調」發佈記者會,本次民調調查對象是戶籍在臺灣地區20個縣市,年滿20歲的一般民眾,調查時間是108年12月05日-108年12月07日,調查方法以市內電話調查,抽樣法採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法,共完成1,068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0個百分點;題目內容有總統與行政院長滿意度,總統蔡英文就任至今滿意度,行政院長蘇貞昌就任至今滿意度,行政院13部會首長知名度、滿意度、政策滿意度,以及2020總統選舉與立委政黨票選情評估,2020總統選舉候選人支持度及2020政黨票投票傾向調查。 記者會由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陳致中主持,新台灣國策智庫執行委員、趨勢民調公司總經理吳世昌報告及分析民調結果,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李明峻教授、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曾冠球教授、中正大學傳播系訪問學人曾建元教授擔任評論。這次民調發現顛覆過去的印象,執政黨的施政穩健且支持度快速回穩,首長的滿意度明顯超越不滿意度,知名度高的政務官、立委轉任的部會首長滿意度都超前;政黨方面的台灣民眾黨與時代力量合併支持度超過國民黨,顯示本土政黨的強勢與親中政黨的弱勢,未來立法院本土政黨席次將可輕易過半。 從本年年中蔡與韓的支持度較差交叉,此後蔡支持度就穩步過半,實際上蔡的支持度在今年以來就已逐步漸進回升,蔡政府的治理與領導能力普受肯定,顯示民主鞏固與理性選民是主流,韓的聲勢則急墜即將觸底,個中原因主要來自國民黨的欠缺整合;整體來說,蔡總統和蘇院長滿意度都在五成上下,不滿意度也大約都是三成多;若就細部來看,不管是在區域別、性別、年齡別、教育程度別,民眾對蔡總統和蘇院長兩人的滿意度分布狀況幾乎都差不多,除極少數例外,大多都在五成上下;顯示蘇院長是幫了蔡總統不少忙、加了一些分,主內的蘇院長和主外的蔡總統政績上堪稱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行政院13個部會首長中,交通部長林佳龍最接地氣,知名度達45.7%,其次為內政部長徐國勇(25.3%)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1.3%)。和先前調查相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堪稱進步不少,交通部長林佳龍依舊蟬聯第一,有趣的是,具有親民黨、台灣民眾黨傾向的民眾,都相當肯定林佳龍的個人表現,滿意度約五成上下,就算具有國民黨傾向的民眾,對於林佳龍的個人表現也不吝於給分;林佳龍不僅高人氣、高滿意度,也最具有跨黨派溝通的手腕與潛力。外交部長不滿意度竟然較滿意度為高,可能是受近來新聞事件的影響,如「卡神」與國民黨立委拜會事件、駐日外交官之死的陰霾,以及泰國簽證等因素的影響,泰國簽證最後「以拖待變」收場,透過媒體渲染很可能影響到庶民的觀感。 今年七月下旬之後,韓陣營支持度就一路驟降(46%…

「六都市長就職半年施政總體檢與2020大選初探」民意調查發佈記者會

新台灣國策智庫於6月21日(五)上午10時30分至11時30分,於智庫會議室舉行「六都市長就職半年施政總體檢與2020大選初探」民調發佈記者會,由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陳致中主持,新台灣國策智庫執行委員、趨勢民調公司總經理吳世昌報告及分析民調結果,並邀請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李明峻教授、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劉曜華教授、台北市江志銘議員、新北市何博文議員評論。 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高雄市議員陳致中認為,智庫這份民調顯示,韓國瑜市長的神話已經破滅;就任半年,韓市長滿意度35.4%,六都倒數第二,不滿意度56.7%,居六都之冠,如果今天重選市長,陳其邁將以53.4%擊敗韓國瑜的34.8%。 韓國瑜市長民意崩壞的主因有三:第一是市政治理能力不足,半年以來市長跟市府團隊仍端不出具體的牛肉。第二是市長面對代表民意的議會監督的傲慢與打混,完全無心於本務、中途落跑選總統已成他如影隨形的致命傷。第三是在香港反送中、台灣人民對北京政權厭惡與恐慌升高時,韓國瑜對一國兩制曖昧不清的立場,勢將成為他選總統之路的阿奇里斯之腱。 陳致中執行長解讀這份民調另外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是「網路聲量不等於施政的滿意度」,韓國瑜市長的網路聲量極高,但多數市民其實不滿意,柯文哲市長的網路聲量居第二位,惟市民不滿意度仍高於滿意度2.4%。反觀鄭文燦市長、侯友宜市長在網路討論的聲量均敬陪末座,卻都以實事求是、專注市政的表現在施政滿意度上分別取得82.1%、62.5%之壓倒性成功。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李明峻教授表示,對蔡英文總統感到滿意的比例上升13.8%,不滿意度減少4.8%,回到2017年的水,民眾對民進黨執政的滿意明顯增加。六都市長大致可分為三組,連任的第一組中,桃園市長鄭文燦上任至今的表現相當亮眼,滿意度一路攀升至歷史新高(82.1%),但柯市長不滿意度(47.1%)還高於滿意度(44.7%)。新人但同黨的第二組中,近八成民眾認為侯市長上任半年來和朱市長時代相比差不多(77.2%),黃市長上任半年來和賴市長時代相比差不多(78.4%),這兩市的民眾基本上認為變化不大。在第三組政黨與市長均發生更替的兩市中,整個情況則出現激烈變化,盧市長與韓市長兩位都是不滿意度(48.4%、56.7%)還高於滿意度(34.7%、35.4%),特別是高雄市的不滿意度最高,超過五成以上。 李明峻研發長指出,整體而言,六都城市近半年退步排名:高雄市退步最多、其次依序為臺中市、臺北市。在總統選舉方面,對於有可能參選的北高兩市市長,在地的民眾似乎都不贊成,台北市民的意見更是極端,支持柯市長選總統的只有18.1%,不支持者高達74.6%;全國民眾對韓市長參選總統的支持度只有30.9%…

「2014年亞洲新態勢與台灣角色」國際研討會 專題演講

發佈日期:2014年12月21日

美國國務院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發表專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