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9.13 新台灣國策智庫國防研究小組「從公民教育反思國家安全」圓桌論壇會議

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要是狹義的公民教育,包括教學現場的觀察,課綱與教學內容的問題,我們也要思考台灣的中學生對對岸政治、經濟、社會的認識,他們有沒有這方面的基本鑑賞、解讀或反思能力,也就是對對岸的政體、統治方式與重大政策的了解程度為何,我們可以這個角度探討目前課綱或各版教科書,對兩岸關係與國家安全相關議題的處理方式。

現在教科書的編撰是開放的,各家可以發展各自的論述,從中共內部鬥爭、貪腐問題、威權主義、社會監控、區域和平、自貿區、權貴資本主義、人民公社與合作社、地方財政、環境污染、一帶一路、RCEP等,各個版本不一但或多或少都有課本討論;過去99課綱必修主題有兩岸關係演變、我國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中國政治與區域和平,學生有興趣與關心的主要是中共政體;99課綱的高三選修課程則有共產主義意識型態、中國政治經濟、兩岸經貿等主題;現在108課綱必修課程中的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主題,概略性地散見於國家主權與認同、全球議題的課次中,中國政治經濟與兩岸關係則列在選修課程中。

目前公民的三個版本各版本敘寫的內容與方式各有不同,講到中國的黨國體制政治特性,有介紹中國的民主集中制、以黨領政、黨組運作的,也有注重人治問題、缺乏權力監管機制、政治菁英權力鬥爭、尋租盛行、數位威權主義等;講到中國政經發展影響區域和平和兩岸關係,有介紹中國經濟改革包產到戶、特區經濟的,也有介紹政經不分、紅色權貴資本主義、三差問題、地方財政問題等,還有談到兩岸關係特性,政冷經熱、實力消長與落差、對台灣軟硬兼施等;只有三民版、南一版略提及美中關係。

108課綱總綱是太陽花運動之前制定的,時間上已經與時代產生落差;公民教育要反思國家安全,教師本職學能要設法加強,人權教育種子教師人數與意願都不夠;建立兩岸的距離感是現實的需要,也要釐清台灣認同與國家認同並不等同;我們是民主國家,教科書的編製與教學有彈性,如果考試引導教學要避免偏離現在的課綱,考試考題需要慎重避免影響教學;教育與周遭環境要建立連結,過去反共但現在沒有反共就是危機,中共的不可預測性需要認識理解;國家安全的建構即使是維持現狀,台灣也是獨立於中國的國家;這些議題應該在教育中呈現,除了納入課本課綱的內容,教師的教育進修也要提升。

全民國防教育與公民課程整合,算是108課綱的特色,尤其第五章台灣戰史,討論台灣過去歷來的戰爭;課本裏中國中共的稱呼有必要統一,公民要有國家認同與民主價值,公民素養主題有辦過多場公聽會,討論性平、人權、民主觀念,可以避免中共洗腦;全民國防師資一年只有兩個缺,但是有許多人有志投考,現在種子教師名額還是不夠;要深化教學方法補救時間不足,甚至融合相關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加強教學效果;各專業課程如經濟學、政治學都有一章談論中國將會比現在更好,文化安全就在偏重價值觀的建立。

課綱是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國家透過公民教育形塑理想公民,還有人民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生的價值信仰體系沒有充實提升,社會化的效果與影響就不夠;學校環境及場域會影響教學,教師應重視小論文、小組討論或補充課程的效果;台海安全問題、區域和平問題、南海主權爭議問題都重要,要強調公民教育重點是國族認同;教材要豐富化、多元化、活潑化、生活化,遊戲、辯論、討論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公民教育要將價值理念透過教育給予年輕人。

現代公民的批判思考能力很重要,這波課綱將台灣放在世界可以拓展國際視野,從國民、公民、世界公民循序漸進、法治教育代表正義人權、多元認同、權利意識,潛移默化的進入公民教育與學習;高中人文領域的人數減少與社會情境有關,鄉土化、本土化、在地化可以連結世界公民的知識,世界公民和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辨識能力和批判思考需要背景知識,愛國主義和愛國精神少不了公民教育,公民課綱、課本和教師的任務可說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