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旗」羅生門

張人傑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小組總召集人


「撤旗」是什麼陰謀?台北的評論家多認為是美國屈從北京,台灣暗地裡被美國政府作為棋子被犧牲了!從川普的樂於交易以及美國政府「有原則的現實主義」來看,台灣並非沒有成為祭品的風險,但是從「國會授權法」與「台灣旅行法」,以及「2017國家安全戰略」的脈絡來看,台灣並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被當成美國的棄子,這些不一致的資訊應該如何解讀呢?最合理的解釋就是美國在支持台灣地位的同時,試圖淡化甚至抹消中華民國的符號。

 

國旗又不見了?去年9月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圖案,無故自美國國務院官網消失後,近日美國貿易代表署與國務院領事事務局,網站上面的中華民國國旗也突然不見了,接著又有美國軍方主導的「堅定決心」反恐官網也將台灣國旗下架;雖然外交部表示已對撤旗事件一再交涉並嚴正關切,美國國務院也立即回應政策沒有改變,隨後國務院領務局並將各國國旗一律撤除,反恐網站則解決「技術問題」後在29日加以恢復;雖然只是網頁上的一個國旗標示,卻引起台灣國內媒體的大幅報導與評論,可以強烈感受國人對撤旗的關切與不安,而美國接二連三的動作顯示撤旗並非單一偶發事件,然而美國官方對撤旗事件的回應與說明,非但沒有闢謠止謗澄清事實,反而顯露出舉棋不定欲言又止的尷尬。

 

到底怎麼了?美國國務院(甚至更高層)的內部決策程序,以及國際外交的幕後折衝樽俎,並非外人可以輕易了解及揣測,但是我們不難從語用學與台美關係脈絡上,來理解與評析撤旗事件;國旗和國號本質上與商標和店招一樣都是一種象徵,當然我們不能否定國旗是帶有政治意涵的一種象徵,任何象徵都可以是意義的容器,象徵依其功能可以大致分成標誌、信號與符號三大類型,另外,文學領域的譬喻與隱喻也是一種象徵手法。

 

標誌是一種用於認知與識別的象徵,這也是國旗的基本功能;每天出門看到的交通標誌之外,貨品標示與標籤也是標誌,LV或NET是著名商標也是辨識度很高的標誌,大概很少人會把名牌包與平民衣著的標誌搞混,食品標示通常都很精確的注明製造日期與重量容量,衣服和紡織品標籤會說明成分與產地,這些都是象徵的認知功能,國旗雖然經常負載千絲萬縷的歷史與政治,但追根究底還是一種標誌,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非共和國的國旗不會一樣,插了國旗的建築物通常代表公家機構和公共建築,而中國“插旗”南海的行為則進一步折射出蠻橫無理的霸權符號。

 

信號是具有指示功能的象徵,升旗和降旗是一種信號,撤旗當然也是一個信號; 船舶的船旗是它們相互溝通的信號,燈塔和霧炮是用來維持航行安全的信號,現在的飛機和船舶則依靠各種電波信號航行,路人看小綠人通行以及駕駛人遵守紅燈停車,這些都是象徵的信號功能,中華民國斷交“降旗”的慘痛經歷實在很驚悚,所以撤旗被放大為是台灣利益的大潰決,甚至是暗示台美關係降級或觸礁的信號,但是這個信號應該如何解讀,恐怕需要從語境的深層結構來解析,而不是一廂情願的各說各話。

 

通常我們熟悉的是做為符號的國旗;蘊含意義甚至價值的象徵就是符號,許多國家國旗是感人的歷史與動人的風土的結晶,更多的是穿鑿附會的神話故事或高遠的建國理想,著名的法國三色旗是寓意自由平等博愛的符號,美國的星條旗代表聯邦組成與美國價值,「歐洲」的名稱是一個美麗的神話,但歐盟的12金星藍旗並無具體文化歷史意涵,國旗必須順應時代與內涵需要而改變,今天的法國國旗來自歷經幾百年的不斷修改,歷史不長的美國已經修改國旗達到27次之多,國際上改旗易幟也不是新鮮事,中華民國國旗就是南京國民政府更換來的,卻被認為是一黨之私與權宜之計的符號,更麻煩的是,中華民國國旗也許代表曾經存在的國民政府,卻無法實質有效連結今天的台灣,國旗的符號內涵(如果有的話)無法和台灣建立對應關係,不但形成國人無盡的困惑與苦惱,也造成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人困惑狐疑。

 

撤旗顯然不是偶發個案,美國官方又語焉不詳,那撤旗動作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同樣的撤旗行動,卻有不一樣的後續處理與回應,國務院系統一貫聲明台美關係穩定,國防部系統則以回復行動回應,步調的不一顯示出美國常見的部門分歧;但是不同部門間的同步撤旗行動,已經傳達出清楚有力的政策信號,這個信號該如何解讀呢?如果說是美台關係降溫,那麼美國正極力鞏固盟友以對應中國擴張,台美關係持續深化廣化的今天,美國會自亂陣腳的傷害台灣來取悅中國嗎?如果說是美國官方調整「一個中國政策」,那麼國務院須要自相矛盾的以連串說明,來掩飾撤旗背後見不得人的勾當嗎?答案或許沒有那麼複雜,或許只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嚥不下過了賞味期的中華民國國旗,美國正在等待新出爐的台灣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