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2 新台灣國策智庫科技研究小組「『太空發展法』通過後台灣的太空發展」論壇會議

目前全球有九十多個國家擁有自己的衛星,台灣的衛星也在30年前就由國家太空計畫室研究開發,並在1999年成功發射福衛一號衛星;國家太空法也有一段漫長的發展歷程,首先是2013年立法委員鄭麗君要求國科會就太空法、太空政策、太空產業等問題提出研究報告,2014年4月國家太空中心委託清大黃居正教授「國家太空法」立法研究,2014年9月公佈「國家太空基本法」(黃教授版)草案及座談會,2017年10月律師版「國家太空基本法」草案修正版完成,2018年12月「太空活動管理辦法」草案完成。

目前蔡政府主要的太空政策與政見目標有,(1)建立自主衛星能力,包括衛星本體、酬載和關鍵元件,(2)專注於衛星應用,包括地球觀測和通信,國家安全、災害管理和經濟發展,(3)建立太空產業,帶動私部門的參與及進入國際市場,(4)培育新世代科學家、工程師和太空事務專家,促進台灣未來太空及相關領域發展;政策的項目預計有促進太空商業商機及國際合作,設立太空產品驗證平台,發展衛星關鍵技術,培養太空科技研究人才;政策的內容包括邁向智能國家、太空通信衛星、資訊安全2.0、精準醫療、新世代半導體、企業數位轉型等。

具體的國家太空計畫有台灣新興太空產業領航計畫、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及B5G低軌通訊衛星計畫;太空產業領航計畫(2017-2019)預算3億元,包含微小衛星計畫、探空火箭計畫、立方衛星計畫、太空產業推動計畫;第三期太空科技長程計畫(2019-2028)預算251億元,分成衛星計畫、基礎設施提升、外太空探索與創新計畫、延續性計畫等;衛星計畫又大分為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星系、超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星系、合成孔徑衛星星系等;外太空探索包含科學創新衛星。

B5G低軌通訊衛星計畫(2021-2025),分成通訊衛星發展計畫與地面設備與產業推動計畫;通訊衛星計畫又分成(1)衛星本體及系統整合(2)通訊酬載系統(3)衛星通訊產業等;目前台灣已經成功展示了自己利用國內技術,建造高分辨率遙感衛星和探空火箭的能力,相關的精密光學、精密機械、材料科學、控制設備等,在太空產業的引導下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政府原本預計在2022年完成「國家太空發展規劃」,但是這個重要的太空政策進度目前並不樂觀;目前國內只有一個一千坪左右的臨時性發射場,只能作為學生實習作品的使用場地,距離產業實用需求非常遙遠,使用的發射場地還有待公部門投入開發建置;太空發展是未來產業法的重要領域,更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成敗關鍵,將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國家安全乃至國家地位與尊嚴;太空發展是蔡政府第二任期的重要科技政策,目前太空法的制定及太空組織的重組已經起步,可望為未來的太空發展建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