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 新台灣國策智庫經濟研究小組「中國經濟危機的虛實」圓桌論壇會議
一年來關於中國經濟的兩大議題,一是中國經濟資料造假成分,二是中國經濟風險的程度;2024年上半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商品房銷售額、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差額,加起來合計55.1兆人民幣,這個應該高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數字,實際上卻反而短少6.5兆人民幣,短缺部分佔GDP比例為10.6%,表示GDP灌水幅度達到一成,所以實際經濟成長率約4.7%。這次經濟半年報的發佈適逢三中全會,經濟數字要貼近實情又需要迎合上意,北京當局以調低基期墊高經濟成長率,今年第二季5.3%加上第一季5.0%,平均後得到上半年經濟成長率5%的數字;GDP從2020年開始改為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惟統計誤差依舊存在,省市GDP加總不等於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原因之一在將基期壓低以利墊高。
外商與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持續頹靡,外商已經連續18個月進口衰退,從2023年開始就是負的,2024年前5個月,在陸外商出口年減4.5%,進口年減2.1%,排除1月連續24個月負成長;工業產能強調2.0,高技術產品出口年增3.1%,連續3個月正成長,進口年增10.8%,連續第6個月正成長,止跌回升的原因為基期效應;此前兩者分別衰退14與19個月;中國並無產能過剩問題,而是消費衰退的結果,消費萎縮更甚於產能萎縮,所以產能過剩的衝擊是短期的;中國社會消費實際上在2017年即已經減緩,長期趨勢低迷,消費動能繫於餐飲,2024年上半年餐飲收入年增7.9%,連續22個月正成長,惟食品價格年減2.7%,連續第7個月衰退;兩者呈顯著背離趨勢,近期餐飲消費增加,但是食品價格降低不合理。
固定資產投資可能是最大的統計缺失,2023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03,036億人民幣,較上年同期減少69,102億人民幣,即年減達12.1%,但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是年增3.0%;投資動能2022年突然數字往上拉,實際應該是負數;中國實際外人直接投資(FDI)遠遜於官方統計,凸顯外資撤廠持續擴增,隱含一帶一路政策退縮,2022年也開始搬錢回國,匯回外幣救股災;2024年上半年,中國FDI計4,989億人民幣,年減28.5%,連續15個月衰退,FDI是他們不願公佈的數字,數字公佈不定,二月開始由美元改成人民幣數字,已經無法用於研究,因為有匯率操作與變動問題,商務部只公佈資金流入,沒有流出的公開資料;人民銀行數字,從2007年已經淨匯出,國家外匯管理局BOT數字也有FDI數字,淨額在第3季是負的,2022年流出504億美元,2023年累計達到2兆美元;資金外逃嚴重,實施滬港通、深港通也無效果,只有促成長期國債增加。
虛假貿易問題一直都存在;美國貿易總署質疑中國海關數字,海關總署與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貨貿統計確實存在差距;手機出口數字歸於外匯管理局,海關數字對比外管局的數字,數字差距愈大代表MADE IN CHINA FOR CHINA並沒有發生;2023年海關出口統計237,726億美元,外管局統計224,138億美元,兩者差距13,588億美元,年增36.1%;海關進口統計179,842億美元,外管局統計181,343億美元,兩者差距1,501億美元,較前一年擴大近10倍;外管局增列外資在境內產銷,並剔除海關部分出口統計(來料加工),但海關出口統計項目仍較多,故應高於外管局;外管局並剔除國際運保費,導致外管局進口統計亦低於海關。
在陸台商藉由出口低報與進口高報,累計匯回15,681億美元;1992-2023年中國大陸出口台灣8,777億美元,台灣自陸進口9,651億美元,中國大陸對台出口低報874億美元,隱含在陸台商藉此匯回874億美元,同期台灣出口中國大陸16,506億美元,中國大陸自台進口31,313億美元,中國大陸對台進口高報14,807億美元,隱含在陸台商藉此匯回14,807億美元,兩個匯差合計1.5兆美元以上;進口高報與出口低報,實際進口可能更低,出口則相反,實際逃匯規模難以估計。
各界矚目的房市危機,預期中國最快於年底將掀起上市建商倒閉潮,2024年前5個月,外匯存底(含黃金)減去經常帳與直接投資差額,再加上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為負2,581億美元,且連續6個月為負;此金額相當於資本外逃;前5個月,滬港通與深港通北向資金,合計908億美元,銳減46.4%,目前外資僅願意增持債券;2023年8月至2024年5月,境外機構持續購進10,300億人民幣。中國的困難在於房市與匯率風暴的二擇一,2023年11月底,中央國債、地方政府債、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各城市投資建設公司債務(城投債),以及社會與資本合作(PPP)合計956,148億人民幣,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5.8%,已超出於歐盟設定的60%警戒值;北京當局應立即撥款10兆人民幣,將建商債務轉移至中央財政,據此,槓桿率雖升至83.5%,但仍低於諸多先進國家,例如:日本、美國、法國、加拿大與英國皆超過100%;反之,若無政府奧援,建商財務恐撐不到年底,系統性金融風暴接踵而來。
產能過剩問題,來自產業補貼,引起各國不滿;「新質產能」需要國內消費,國內疲弱就需要出口,中美與歐洲貿易問題不會緩解,南方市場的消費有限。總體而言,短期內除房地產,其他尚可支持;債務比相較先進國家低,RMB尚可解決目前問題,只是他們不敢印鈔票;中國大陸是有些風險存在,但需要估算作假的程度;2021年上海封城有影響,真實數字還是有問題,表面與真實數字的落差要澄清;中國的經濟動盪與政治動盪的關係,經濟動盪與社會動盪的問題,都是全面性的問題;政策變化大而且相互矛盾,是不同部門之間利益不同的問題;匯率是最大破口,所以人民銀行一直救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