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新台灣國策智庫外交研究小組「滾動的日本政局」圓桌論壇會議
現階段日本政局出現非常罕見的雙少數政府,過去曾經有分離國會或扭曲國會,這次發生兩院都沒有過半數的情況,影響執政聯盟都沒有過半數席次,任何法案政策討論,還要尋找另一個政黨合作才會通過,自民公明聯合執政模式未來可能消失;這次參議院總共改選125席,執政的公明黨與自民黨只有拿到45席,使得執政聯盟合計只有122席,這是石破茂的連三敗;六月東京都議會選舉,自民黨嚴重挫敗,第一次失去第一大黨的地位,七月眾議院選舉連三敗,自民黨只佔465席中的196席;自民黨雖然受傷三次,還維持有20.2%穩固基本盤,「維穩」心態是很大的資產也是包袱。
這次選舉當中有一個特殊現象,就是參政黨很特別值得注意,這個極右派民粹主義的政黨,與歐洲極右政黨興起相似,這一次爆增拿到14個席次,加上原有席次1個總共15個;自民公明加起來47席,對比改選前66席,總共失去了19席,掉的席次沒有轉到立憲民主黨,是轉到參政黨與國民民主黨,這次立憲民主黨沒有增加;參政黨透過SNS網路與社群媒體行銷,全部做直播引起討論,透過網路造勢取得成功;這種高科技選舉策略,從2024年眾議院選舉開始,東京都知事選舉也有,都達到很好的效果,使得選舉結果與網路策略有關,這些黨能不能維持很久的生命力仍然可疑,網路對實際選票的影響力,已經深深動搖長期的政治格局與文化。
石破的自傳說如果有幸當首相,就是日本最不好的時候,結果還是真的當上,先前與安倍的競爭只是希望歷史留名;8月14日首相講話,8月15日天皇講話,這次石破卻沒有出來搶著要講話,顯然黨內杯葛的機會大;石破茂可以僵持延命是因為關稅談判,選舉新黨魁的苗頭已經出來,黨政罷免的氣氛也很強,石破拖延下台可能希望有機會去UN演講露臉,也想要拖到10月2日可以任期滿一年,如此可以照例兩個禮拜前才宣布;石破去年來台北後回去宣布參選,想承接安倍對台灣的影響力,降低親中派的色彩包袱;總裁選舉委員會有沒有要求九月份要改選,媒體界充滿期待總裁改選在九月的氛圍,小泉到靖國神社參拜是起手式,高市宣布參選早就已經引起各方警戒,石破茂說要小北約要有戰略構想,小泉以現役的身份參拜靖國神社,高市目前沒有表態,因為上次參拜太早表態這次學乖,最有可能在十月舉行改選。
檢討過去三十年自民黨有三大挫敗,第一次失敗是1993年菁英分裂,2009年媒體造成分裂,這次是傳統支持選民的分裂,這也是產經新聞提出來的質疑;立憲民主黨是革新主張,自民黨是保守主張,但是選民沒有改變,這不是自民黨的失敗,是石破茂的失敗;影響選情很大的「夫婦別姓」是一個意識型態的問題,反對夫婦別姓是為了傳統的支持者選票;安倍派如果回來是因為保守選民支持,高市早苗有成為總裁可能,要成為首相需要在野黨支持,也許沒有個人色彩的人較吃香,小泉進次郎如可以表現保守態勢就會有機會;岸田文雄對石破茂的態度目前沒有表態,可能在等最佳時機的成熟,成為影響可否的關鍵。林芳正是小泉要保護的人,高市早苗的機會在下降,因為受到媒體的很大批評,但是如果有很大的網路聲量風潮則有機會。
參議院選舉之後各地媒體的報導,還有全球各地區的媒體表現的態度,日本國內媒體一開始要石破茂下台,不久之後反而轉向支持;亞洲媒體關注日本右傾化,歐美媒體看日本匯率,經濟重於政治,石破茂傾向日圓升值解決通貨膨脹,歐美關心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保守選票因為不滿石破茂而移轉,如何拉回自民黨是值得觀察,參政黨沒有核心價值,自民黨選票移轉到參政黨、國民民主黨,是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並且與內部對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不滿有關,例如物價與米價不能有效處理,內政議題不滿與政黨不滿造成選舉結果;未來三年內應沒有重要選舉,執政者有機會調整政策,未來美日關係也是關鍵議題,參政黨主張重視自衛隊的強化,但要逐漸脫離美國;參政黨民族主義的色彩濃厚,關稅問題結束接著會關注安保問題。
日本政局會不會影響美日關係,從宏觀面看日本似乎走向右傾,實際上是走向保守,日本左派式微走向保守,不可能親中又親美,日本安保不會是親中;日本走向保守,立憲民主黨左右同居,國民民主黨也是中庸保守為多,自民黨敗選是因為保守派跑去參政黨;2008年石破茂逼宮安倍,石破茂個人問題也在於「跑」,選上首相後「變心」走調;高市早苗路線太右派,岸田文雄不敢支持他的激進色彩,麻生太郎支持高市早苗造成她高票。台日還是不可能重大突破,台灣有地緣科技優勢,可以適度運用不必屈就日本;台日關係錯綜複雜,林佳龍部長訪日是正面突破事件,石破茂有發台灣風災訊息情況也是罕見好事,李逸洋代表獲正式邀請出席長崎廣島核爆紀念會,這三個是令人振奮的正面消息;林泉忠教授說媒體報導大罷免都是負面報導,小笠原教授也注意到讀賣等大型媒體的負面消息,顯示台灣的內政變化是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