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國策智庫外交研究小組「邦交國趨零的影響與對策」圓桌論壇會議
新台灣國策智庫外交研究小組於2019年12月16日舉行「邦交國趨零的影響與對策」圓桌論壇會議。2019年9月所羅門群島與吉里巴斯兩國斷交之後,台灣僅存15個邦交國,目前比較重要的邦交國只剩下巴拉圭、瓜地馬拉與教廷,在習政權「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壓力下,國安會提出警告在年底之前可能再被搶走兩個邦交國。
「零邦交」對台灣或許並不是壞事,因為邦交國數目多寡並不重要,台灣目前的國際活動以無邦交的大國為主,邦交國對台灣的國際關係、國家安全和經貿關係的貢獻有限,何況「零邦交」等於是否定中華民國的國家存在,取消兩岸僅有的認同與政治交集基礎,對台灣長期而言並非壞事。
做為美國安全體系與國家安全的一環,台灣的太平洋邦交國仍然有廣泛的重要意涵,這些國家雖然多是蕞爾小國,其戰略安全地位卻意義非凡,這些國家位居第二、第三島鏈以及夏威夷、關島之間,可以輕易遮斷美國軍方與澳洲、台灣、南海的聯繫,用來對抗美國、牽制美軍的作用顯著,事實上中共爭取這些太平洋島國的目的,主要恐怕還是在於海權發展與一帶一路的需要,對台施壓可說只是附帶的邊際效益。
二戰以後太平洋是美、澳的勢力範圍,可是這些島國的社經發展很不理想,未能獲得外資與融入全球化經濟體系,因此受到中共大量投入資金與基建的吸引,不顧美國反對與澳洲施壓,由此也反應出美、澳影響力的衰退;台灣的國家地位與安全主要還是依賴美國,而外交關係的建立主要還是憑藉經濟實力,台灣有堅強的經濟、軍事與治理能力,除了經營鞏固台美政治安全關係之外,國民外交與NGO也可強化提升台灣的國際關係,台灣在太平洋島國的經濟、醫療、社會服務各方面具有良好基礎,可以成為受到美國重視的外交夥伴,但是美國的「印太戰略」仍然有其侷限,印度的角色極其模糊、日本游移於美中之間,周邊國家也大多各自有其角色與立場,我國的生存之道應採取適度的「避險措施」以維護自身利益與安全。
沒有邦交國、沒有外交承認並不妨礙國家的存在,沒有加入聯合國也不影響國家地位與生存空間,因為國家成立的基本要件在於自我宣示,有自我宣示的前提才能夠要求其他國家承認,因此台灣國家的未來還是要以人民的公意、共識為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