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1.27 新台灣國策智庫國防研究小組「我國後備動員改革與訓練」圓桌論壇會議

新台灣國策智庫舉行國防研究小組論壇會議,討論「我國後備動員改革與訓練」;為何要動員?動員有什麼重要?簡單講就是平時養兵少,國家需要兵力時就要靠動員;動員就是為國防軍事需要,或應付緊急事故及重大災難狀態,將全國全體資源由平時狀態轉為戰時狀態或非常時期狀態,使國力能做最有效發揮,以贏得戰爭、救援災難、維護安定與國家安全;各國常規部隊通常數量規模不大,兵力不足時就必須依靠動員制度。動員是涉及國家層級的全國性業務,部會層級之間權責不夠,也無法由國防部門單一單位負責,故須由行政院主導,可以在戰時成立緊急統合決策機構,統整相關事務;民主國家可授權總統或內閣指揮作戰,或軍事、動員、緊急委員會等臨時編組的機制。 不論攻勢守勢作戰都有攻防行動,正規軍長於攻擊,後備軍長於防禦,不論是攻勢作戰或守勢作戰,動員都是不可或缺的戰略價值;攻勢作戰需要動員編組,尤其是立即動員精銳部隊的需要,守勢作戰動員保家衛國,或是配合正規軍作戰及敵後作戰;後備部隊通常擔任守土、城市及後方防衛部隊。依照魯登道夫的總體戰理論,現代國家必須建構國家總動員機制,處理整體、重大的事件;動員的好處有平時用兵少、戰時用兵多,凝聚國民精神戰力,強化總體戰的嚇阻能力,增進不同型態的政府機構整合;目前台灣的動員機制有人力動員的同心演習,物力動員的自強演習,提高民眾敵情意識的萬安演習,統合公私機構災防整備的民安演習,動員演習可以維持及精進動員效率;各項演習的意義在運用民力支持常備軍力持久作戰,應對非傳統安全及非常規作戰方式,嚇阻敵國入侵與戰事發生。 動員準備分為「行政動員準備」及「軍事動員準備」,行政動員準備由中央各機關及市縣政府負責執行,軍事動員準備由國防部負責執行,中央各機關配合辦理;動員任務可分「動員準備階段」,結合施政作為,完成人力、物力、財力、科技、軍事等戰力綜合整備,以儲備戰時總體戰力並配合支援災害防救;「動員實施階段」,統合運用全民力量,支援軍事作戰及緊急危難,並維持公務機關運作及國民生活需要。中央機關的動員準備方案範圍相當廣泛,動員的分工由教育部負責精神動員準備方案,內政部主管人力動員準備方案,經濟部負責經濟物資動員準備方案,財政部主管財力動員準備方案,交通部主管交通動員準備方案,衛生福利部負責衛生動員準備方案,科技部主管科技動員準備方案,國防部主管軍事動員準備方案。 在部隊型態與編組方面,最少可分為灘岸守備部隊的後備打擊群,縱深守備部隊的城鄉守備旅,重要目標防護營的海空軍戒護部隊,陸軍守備營連的基地要港警衛營連,山地、站台的特業後備部隊,海軍艦岸部隊及勤務支援部隊;110年國防部依照整體防衛作戰需求檢討後備兵力,已編成二個步兵旅、一個後備部隊訓練中心,後續規劃再編成三個步兵旅及二個後備部隊訓練中心;今年開始並在北中南三個作戰區,各選擇一個營實施新制教育召集訓練,將過去的七天教育召集改為14天,並實施全程野外宿營的戰術訓練,並以營區、學校、體育場、活動中心、公園等地點,作為後備部隊據點試行組成一支新的部隊。 現在動員的需求與以前不同,因環境愈來愈複雜、戰爭愈來愈迫近;目前不能與以前教召一樣,以前偏重陸軍軍種軍科,現在動員對海陸軍應怎麼動員呢?應整合成整體作戰組織;戰區與聯兵旅如何補足人力,如何有效建立整體作戰能力;軍力來源眾多如何找到適當足夠人力,如何建立組織及固定編組,使聯兵營人員熟悉武器、快速建立戰力;第一線灘岸守備搭配四個守備旅,…
,

2022.01.25 新台灣國策智庫經濟研究小組「台灣淨零轉型的挑戰與展望」圓桌論壇會議

新台灣國策智庫經濟研究小組舉行「台灣淨零轉型的挑戰與展望」圓桌論壇會議,探討氣候變遷因應問題。淨零排放已經是國際主流趨勢,目前全球有136國家涵蓋地球85%的人口,已經…

「2022台北市長最新選情民調評估記者會」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於三月八日舉行「2022台北市長最新選情民調評估」記者會,主持人陳致中執行長表示今天公佈的最新民調,是六都市長與地方治理民調系列的延續,智庫透過民調關注選民意見與政黨生態的長期變化,累積起來的資料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台北市長選情的重要性,在於首都政治能量與政治意義的巨大影響,台北市長選舉可說是台灣政治的領頭羊,影響非常廣泛和全面,所以說台北市政府與總統府就是仁愛路這一頭跟那一端的距離,這段最近的距離過去已經被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位前總統實際應驗過了,所以首都爭霸戰意義很大。 目前台北市的政黨傾向和市長選情,不論兩黨對決或三黨「三腳督」,都會對未來產生很大影響;台北市選情的熱點在於三足鼎立,原因在於民眾黨竄起瓜分藍綠地盤,造成蔣萬安可能被棄保的化學效應,只要黃珊珊副市長堅持到底就能成為民進黨最佳助選員;黃副市長在疫情期間,利用行政優勢不斷提升人氣,不但吸收到部分藍綠支持者的認同,而且她的支持者以年輕人為主,藍綠應該思考支持者老化的警訊。 陳致中執行長分析市長選舉要考慮「三度」,呼籲執政黨要以三度來提出適當市長人選,才能夠在三足鼎立的三腳督中勝出;第一度是「強度」,候選人要有夠強的戰鬥力、競爭實力;第二度是「黏著度」,要能維持支持者的黏著度,相比蔣萬安可以得到國民黨支持者超過八成的力挺,民進黨候選人只有六到七成;第三度是「抵抗度」,要能夠強力抵抗棄保效應的拉力和陷阱。目前綠營的可能候選人中,陳時中的知名度穩定領先,但他的領先幅度長期持平,未來的發展性值得觀察;陳建仁因為副總統形象不錯,受到跨黨派民眾的支持,但陳建仁選台北市長好像是大材小用;林佳龍目前並未表態,但是仍有基本的支持度,落後幅度並不大,尤其在三腳督的情況下,與藍白候選人的差距其實很小,如果林佳龍積極表態讓市民知道其企圖心及意願,支持度可能很快會迎頭趕上。 民調專家吳世昌報告分析此次民調結果,以台北市12個行政區,年滿20歲的一般民眾為對象,採用市內電話調查,在三月3日到5日晚上六點半到十點之間訪問;總共完成1074份有效樣本,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資料,進行多重反覆加權;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0%之間。 台北市最新的政黨傾向有明顯變化,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政黨版圖有變化,兩黨合起來的藍色版圖與綠色對比,從過去的六四比甚至六五比三五,這次已經拉近到幾乎五五波,雖然台北市泛藍仍然略佔優勢;柯市長受到藍綠兩邊夾擊,還是維持有相當滿意度,民眾黨的支持度15.5%,可以對籃綠選情有重大影響。 市長可能參選人知名度,林佳龍與陳建仁的認知相對還很低;蔣萬安有35.5%的領先優勢,黃珊珊的支持度持續上升中,將來可能拉低蔣萬安形成三強鼎立的態勢;黃珊珊目前無黨籍的身分,有22.7%的基本盤,其參選角色與支持度還待觀察;蔣萬安領先陳時中、陳建仁,陳建仁有時代力量、民眾黨等其他陣營的支持者,民進黨支持者也有支持蔣、黃者,但選情緊繃時這些人會回籠,可能黃珊珊受到的影響大。 如果沒有藍白合則蔣會很吃力,所以民進黨將不樂見藍白合;國民黨支持者也不支持藍白合,反而民眾黨支持者喜歡藍白合,有可能小黨心態的影響;民進黨如能推出適當候選人,且造成藍白分裂的狀況,在三足鼎立的情況下當選機會很高。 台師大曾冠球老師分析民進黨和民眾黨在台北市的經營成果都有明顯進步,民調顯示,台北市政黨傾向泛藍和泛綠大致一半一半,和一年多前的民調相比,國民黨的支持者似有萎縮現象;在民眾黨竄起後,國民黨在台北市的支持者被瓜分許多,雙方差距只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