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台灣看「川金會」宜慎不宜喜

蘇世岳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部副主任 國際政治運作講求「實力」(power)與「實利」(gain)。2018年6月,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共同在新加坡舉行了首度的會面(俗稱「川金會」),會後發表四點結論。不少台灣媒體與評論家,據此引述國際媒體與國外專家學者的觀點,認為金正恩是這場會面最大的贏家,而川普贏得了面子。對於這種輕忽台灣主體性,錯把華盛頓或平壤的利益當成台灣利益的觀點,恐怕將成為台灣國家安全上的一大隱憂。我們認為,從台灣的利益出發,對於這一次的「川金會」宜慎不宜喜。   首先,這一次的川金會十足展現了金正恩與川普的「實力」。金正恩自接下領導人職位以來,處心積慮地就是要穩固金氏王朝政權的根基,因此不惜剷除國內反對派與親中派的勢力,同時積極發展核武器與長程飛彈。但自今(2018)年以來,金正恩已多次出訪並廢除部分的核設施,由此顯示出金正恩對於自身在國內的地位相當有自信,並且也無須再以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來激化北韓的民族主義情緒,而這一次的川金會,金正恩在川普一度叫停,經特使斡旋後仍如期舉行,也能看出金正恩適時柔軟的外交身段。   反觀川普,在忙碌於與中國的貿易戰,同時在G7高峰會上與其他盟邦針鋒相對的同時,仍執意趕赴這場盛宴,透露出川普極力展現「強人」的一面:川普領導下的美國,無須盟邦的支持,仍能獨力解決自1994年「朝美核框架協議」(DP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