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無方內政失和,庫德公投建國夢碎

蘇世岳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部副主任


今(2017)年9月,伊拉克北部的庫德自治區舉行獨立公投功虧一簣。在超逾七成的投票率中,贊成獨立的選民高達九成二,眼看多年的夙願終將開花結果,但迎接建國的喜悅卻只延續約一個月,接踵而來的武力干預、經濟封鎖以及國際孤立,讓許多的庫德族人打了退堂鼓,激進的獨立派領袖黯然下台,求和的溫和派企求伊拉克當局的退讓而不可得,進退維谷。庫德獨立建國之路崎嶇難行,關鍵不在於庫德族人缺乏追求獨立自主的正當性與勇氣;相對地,政治菁英領袖領導無方、內政失和才是建國難成的主因。

庫德族做為中東地區人數最多,卻迄今沒有屬於自己的「民族國家」,是廿世紀民族自決運動的一大遺憾。據不完全的初步統計,中東地區庫德族的人數近四千萬人,是該地區的第四大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伊拉克(約九百萬人)、伊朗(約一千萬人)、土耳其(約一千五百萬人)以及敘利亞(約三百萬人)等國,但不論是在哪一個國家,庫德族都是該地的少數民族,欺壓凌虐時有所聞,最受人關注的是伊拉克海珊政權時期對該地的大屠殺,據估計約有數十萬庫德族人因此喪命。有鑑於此,國際社會終於伸出援手,1992年在強權美國的首肯下,庫德族終得以在伊拉克北部地區獲得自治區的地位,也奠下了公投獨立建國的基礎。特別是在伊斯蘭國(IS)肆虐期間,庫德族戰士英勇抗暴的表現,不但守住了伊拉克北部地區的穩定,也是促成伊斯蘭國進一步覆滅的重要因素。可以說,庫德族是用自己族人的血汗扼守住這塊傳統的生活領域,想當然爾,這也應該就是未來「庫德國」的「領土」範圍。

然而,獨立建國無法只建立在一般民眾民族主義的熱情上,政治菁英如何引導擘劃建國理想的實踐更是關鍵。就這一次庫德自治區公投獨立建國夢碎觀察,庫德政治菁英領袖誤判情勢、私心自用才是讓整個局勢逆轉的重要原因,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庫德政治菁英錯誤地將獨立建國與區域政治情勢切割,使得周邊國家成為最主要的反對者。如同事實所呈現的,庫德族的分布涵蓋數個國家,庫德自治區政府高舉民族自決的旗幟,目標在建立一個覆蓋所有庫德族人的「大庫德國」,這勢必牽動包括伊朗、敘利亞甚至土耳其內的分離主義運動。因此公投前,這些周邊國家早已發出警告,公投後,包括土耳其、伊朗都進一步強化對邊境的管制,甚至啟動經濟制裁。庫德自治區政府一味追求建國理想,卻忽略政治現實,公投受挫勢所必然。

其次,庫德政治菁英無視強權因素,單邊進行公投,造成孤立無援。無可否認的是,庫德族的獨立建國絕對具有道德上的正當性,然而國際政治是權力政治,庫德族要改寫既有的權力版圖,脫離國際強權的支持,單憑己力無異是徒勞無功。針對這一次的公投,伊拉克做足了功課,讓美國基於領土的完整性以及區域情勢的穩定性,明白反對公投的結果,庫德自治區政府忽略了與美國溝通的重要性,讓自己成為「麻煩製造者」,欠缺從美國的利益角度,找出證成庫德族獨立建國的有利基點,這要不是庫德政治領袖欠缺世界觀,就是妄想強權國家會單純基於道德性,而支持庫德族的獨立建國。

第三,庫德政治菁英並沒有為獨立建國做足因應的準備。獨立的開始才是問題的開始,庫德政治菁英過分低估伊拉克的決心與能耐,在巴格達政府發動圍剿、切斷庫德自治地區的空中運輸航線,重新奪回重要產油區時,立即顯得手足無措。因此,不論是在經濟上、軍事上、外交上,甚至時機的選擇上,庫德的政治菁英都沒有深思熟慮,未能事先提出因應的方案,而最終使得公投結果的發布引來一連串抵制的勢力,觸發庫德政治菁英進一步的分裂,而失望的庫德族人民也因此只能無奈暫棄建國的夢想。

人民是需要領導的,政治菁英責無旁貸,而公投獨立建國更需要有志之士的倡議與投入,責任更加重大。在近幾年接連發生的數件公投獨立案例中,不論是英國或是在西班牙,我們發現大多數的輿論目光,只關注在人民意志的展現,對於政治菁英的課責卻罕於討論,這就使得公投結果的分析,缺少了更加完整的面向。我們認為,處於新媒體高度發展的當代,資訊不對稱的落差已經大幅縮減,這就使得人民有更多充裕的訊息來進行政治判斷,由此改變了政治菁英所扮演的領導角色內容。伊拉克庫德自治區公投過關卻建國難成,關鍵不在於人民獨立意志的薄弱,政治領袖的一意孤行,缺乏整體的擘畫思維,由此導致政治領導的失敗,才是我們更加應當注意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