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1.25 新台灣國策智庫經濟研究小組「台灣淨零轉型的挑戰與展望」圓桌論壇會議

新台灣國策智庫經濟研究小組舉行「台灣淨零轉型的挑戰與展望」圓桌論壇會議,探討氣候變遷因應問題。淨零排放已經是國際主流趨勢,目前全球有136國家涵蓋地球85%的人口,已經設定淨零目標、實施淨零轉型;當今不論國際社會或國內都很關心再生能源與氣候變遷的影響,這個問題不但關係整個地球乃至個人的生存安危,還直接影響日常生活與企業生產經營,例如跨國公司的國際供應鏈多有節能認證條款;我們必須格外重視並落實台灣淨零,特別是台灣受到氣候變遷衝擊鉅大,如瑞士在保險公司就評估認定台灣是高氣候風險國,因此淨零轉型是台灣的一個迫切問題,必須採取行動迅速達成淨零排放;所謂淨零排放就是在一定目標期內,人為溫室氣體移除量,抵銷進入大氣之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時,可達成淨零排放。

全球每年空污致死人數可以減少250萬人,能源支出佔所得的比例可以持續下降,特別是先進經濟體國家的降幅更為明顯,因此淨零排放是一個不得不也是無悔的選擇;台灣的氣候風險明顯偏高,因此有理由更積極推動淨零轉型,台灣的颱風與海平面上升風險以第5名列全球前茅,台灣長期氣候風險指數排名全球36名,在中國、日本、韓國及新加坡之前;以1951〜1980間的30年均溫為基準比較,2020年全球增溫幅度達到0.94度,台灣則高達1.5度而明顯高於其他東亞國家,估計2050年台灣經濟因為氣候變遷的損失將很驚人,增溫1.5度時為5.2%、2度時為14.8%、2.6度時為22.2%。

歐美已經公佈碳關稅優先課徵項目,有石油及煤製品、化學材料製造業、化學製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金屬基本工業等五類;台灣的碳紋理表現在工業生產與外銷貨品,歐盟2023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佔台灣出口比例8%,美國Coons-Peters:2024碳邊境調整機制佔台灣出口比例15%,日本新版綠色增長策略,規範的碳邊境調整機制,佔台灣出口產品的7%比例;CBAM的課徵對台灣出口影響很大,如以CBAM的價格為每噸44歐元時計算,台灣幾個出口部門的從價稅等值為鋼鐵1.1元、油品0.7元、水泥與玻璃3.5元、化學品與肥料2.0元,這些貨品對中國的從價稅等值分別高達3.7元、2.3元、10.3元、3.0元,對韓國則為1.5元、0.8元、4.8元、1.3元,對日本則為1.0元、0.8元、5.0元、1.4元等。

台灣的鋼鐵與水泥產業相較於主要貿易夥伴,碳密集度較低,但化學品與肥料則高於美日韓,因此後續碳關稅課徵範圍擴大時,台灣石化業受到的衝擊將較高;台灣出口至美日鋼鐵量合計佔總鋼鐵出口量的16%,日本是台灣肥料的第一大出口國,美國是台灣水泥的第三大出口國,未來將受到碳關稅課徵的影響;目前我國如同各國設定2050淨零排放,是不得不適應國際供應鏈低碳要求,國際大企業如蘋果、聯合利華、沃旭等要求碳中和供應鏈、2020歷史高溫與2021缺水威脅的極端氣候事件、參與COP26及台美關係與雙邊貿易協定的低碳條款的外交經貿壓力、青年世代對氣候議題與減碳的關注形成社會壓力,促使我國形成淨零排放政策的決定。

行政院已經承諾即將提出2050淨零排碳路徑草案,國發會將參考國際能源署IEA的指引目標,IEA的淨零路徑是2050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達到70%,台灣因為地小人稠難以達到這個標準,可能也要達到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佔50%或60%的目標;總統2021國慶演說與2022新年談話,分別談到與國際主流同步2050淨零排放目標的宣示,建構更彈性更有應變能力的供電系統,以及持續推動能源轉型及淨零排放路徑圖,使經濟結構的轉型有所依循;立法院有關淨零法條法案有八個以上提案,國民黨、民眾黨、時代力量以及環保署都有提出草案,如氣候變遷因應法、氣候變遷行動法、氣候變遷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等,我國可望建立明確有效的淨零排放制度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