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新台灣國策智庫經濟研究小組「從碳盤查到碳交易:區塊鏈如何與日常生活接軌」圓桌論壇會議

目前台灣的碳權事實上就是綠電憑證;碳中和時代的來臨,能源管理是一個大問題,再生能源綠電必須進入電力公司網絡輸送才能夠轉售,但能源管理需要透過一個可信任的機構操作;能源區塊鏈具備分散式帳本以及智慧合約,可以將能源、資源、數據一次整合,建構一個去中心化的智慧電網,將可能改變能源市場的過去運作模式;能源區塊鏈具有簡化多層系統、自動控制能源網絡、安全紀錄能源流等優勢,具有強大的應用潛力,未來可能是區塊鏈的最重要應用;區塊鏈技術在能源領域的創新運用,讓能源系統完全實現去中心化,尤其在電力網絡中,提供複雜的支付、銷售、交易和價值分配網絡的基礎設施,做為計量、計費和結算流程的基礎。   區塊鏈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密不可分,導入能源管理數據加值服務以區塊鏈為中心,對於需要確認碳數據及運用碳數據的需求單位,可以直接導入能源管理服務、節能成果認證、銀行綠色融資的系統服務,建立能源數據儀表板證明企業節能減碳ESG成果,再將成果導入碳足跡數據,供應鏈體系內傳遞及整合碳盤查;對於合作的能源管理服務公司可以導入AIoT,拓展服務範圍至節能方法顧問、再生能源設備、能源儲存設備的導入,將數據賦能提升客戶節能減碳成果價值,數據管理系統串接認證及銀行,提供一站式到位服務;合作的夥伴銀行在專項貸款審計、節能數據驗證與節能減碳投資管理上提升效益,快速評估綠色金融投資標的與節能減碳投資成果,迅速建立銀行本身Scope…

2023.05.08新台灣國策智庫「公職人員選罷法第26條修法爭議」研討會

刻正在立法院審議中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二十六條條文修正草案」(簡稱草案),此草案內容存在一些司法、法理、法制乃至憲政疑慮,為人民權利保障與法治、憲政穩定,爰…
,

2023.04.28新台灣國策智庫內政研究小組「海巡在台海的角色功能檢視」圓桌論壇會議

海巡平戰轉換的原則是與海軍採用同一載台設計,同享後勤資源與維修作業,有第二海軍與海軍預備隊的定位;平戰轉換的要件是戰時納入、軍事需要,主動需求者是國防部,啟動機…
,

2023.04.24新台灣國策智庫通傳研究小組「美中台關係的謎題」圓桌論壇會議

國際媒體雖然聚焦烏克蘭問題但更加重視中台軍事對峙,特別從安全、戰略觀點連結烏克蘭與中台緊張議題;美國現在重視中國威脅可說完全是從PETER NAVARRO的「致命中國」理論來的,可是左派理論家如IMMANUEL…

公職人員選罷法第26條修法爭議」研討會

敬愛的媒體先進您好: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訂於5月8日(週一)上午10時至11時30分,於智庫會議室(北市民權東路二段42號3樓)舉行「公職人員選罷法第26條修法爭…
,

2023.03.24 新台灣國策智庫經濟研究小組「檢視當前住宅問題與政策」圓桌論壇會議

在台灣當前社會,房屋早已成為商品,房地產業者皆以「物件」稱之,房屋不只是生活必需品,更重要是「生財」與「累積財富」之工具,囤房、待價而沽,攫取增值利益是致富之主要手段之一。台灣囤屋炒作之誘因,主要來自於其持有與交易成本太低,與先進國家相比,台灣之房屋持有與交易成本可謂微不足道,所以成為囤屋炒房天堂;囤屋炒房將會導致房價高漲,讓中下所得家庭、弱勢者、以及年輕人等買不起房子,以及隱藏著房市泡沫破碎、社會經濟不穩定之危機;如何縮短房地產財富差距,改革現行房地價稅與囤屋稅之稅制,大幅提高持有房地產之成本,降低囤積與炒作房地之誘因,穩定房價;採用租稅重分配手段,將房地價稅與囤屋稅收用來從事社會福利與公益設施之建設,以及興建社會住宅與租金補貼之用。《當代正義論之「最大化最小值原則」(maximin…
,

2023.03.20 新台灣國策智庫兩岸研究小組「中共兩會與對台政策觀察」圓桌論壇會議

這次中共兩會有三大觀察重點:1. 政府的人事;2. 中央機構的增併改革,包括人事調整安排是這次會議的核心;3. 對台政策並沒有新意,不是本次會議著重點;兩會等於是正式認可習…
,

2023.02.20 新台灣國策智庫內政研究小組「疫情過後的運輸系統新思維」圓桌論壇會議

陳內閣剛上任就推出重要的交通運輸政策,「中央促進公共運輸使用方案」,引起各界強烈的關注與政策討論;運輸政策除了工程規劃與財務因素之外,主要還有管制、補貼、績效、…
,

2022.12.26 新台灣國策智庫內政研究小組「當代地方治理的檢視與策進」圓桌論壇會議

台灣的中央地方關係屬單一制國家,單一制國家大多是強幹弱枝的中央集權,中央很大很強,但地方很弱;地方如果可以很強的話,就更可以帶動整個國家;現在地方政府沒有治理只有服務,而且是沒有止境地愈做愈多的服務,距離治理的目標與理想愈來愈遙遠;中央與地方關係可以分為「垂直關係」與「水平關係」,地方治理也有地方內部與地方之間的關係。 單一制國家政策與執行的劃分不易,引進增加各種原則並無助益,權限不清引出財政失衡問題,造成市場失能的效應,政黨因素影響財政劃分造成經費分配的偏差;財政垂直失衡使中央財政肥胖,但地方瘦弱,有些地方政府以賣地還債或作為財務收入;地方經濟功能的強化最重要,鄉鎮是推展社會經濟,城市是發展市場經濟,地方應是內生型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創生,沒有財政能力資源就不容易實現這些功能。 地方治理常見的問題大致有:直轄市地方自治功能比地方多了4項以致產生隔離效果,府會關係的協商機制不夠健全,地方機關資源不足沒有專人及專預算,地方政府無法留才造成執行能力不足,跨域治理的參與缺少配套也沒有正式參與機制,市區內都心區與周邊的落差很大,土地資源的重大利益淹沒了其他的地方議題,城鄉差距特別是緊急醫療的差距大,小城鎮的弱化連帶認同感歸屬感將消失,地方人口不斷流失與人口老化嚴重,中央與地方認定不一致衍生中央與地方權限爭議,法令限制極多致創意與新政策無法推動,官派地方首長功能不彰也不利地方特色,縣市長計畫不受重視無法落實,地方治理沒有遠見,連選舉也沒有提出計畫和政策,「你做的、我就不做」以及「換人就停擺」的執政斷層等。 目前六個直轄市(六都)與非六都縣市的地方行政區劃格局,肇始於前總統陳水扁,完成於前總統馬英九任內。地方治理的變革可見諸於歷來台灣地方地理空間橫向改造,李登輝認為台灣應調整為「七大區域」,各區按本身資源與特色永續發展規劃;陳水扁2000年參選總統時提出中部地區要有「三個第三」的政見,包括第三個國際機場、第三個科學園區、第三個院轄市,並在2007年5月修正公佈《地方制度法》第四條,即俗稱「準直轄市」條款;2008年謝長廷主張將台灣國土重劃改造成六個大區,依各區域特性和特色進行適合各地區的開發發展計畫,促使國家競爭力大幅躍升;2009年6月29日馬政府公佈台北縣、桃園縣、台中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的合併、改制、升級,構想「三大生活圈、七大區域」概念,各區設「區域發展委員會」由直轄市推動該區域進步。 理想的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的策進可有:1、健全地方經濟治理角色,以地方經濟自治為基礎,在強化區域發展內在動力的同時,積極對外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以源自地方力量的內生型發展作為基本動力,同時搭配「區域行銷」(reg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