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棒球奪冠、朝野政局及對外關係發展」年終民調發佈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2024.12.16

凱達格蘭基金會《新台灣國策智庫》於12月16日上午召開「台灣棒球奪冠、朝野政局及對外關係發展」年終民調發佈記者會,由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陳致中主持,評論人為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教授與台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曾冠球教授。主持人介紹這次民調是系列民調的延續,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和重要的發現;賴總統與卓院長的支持度相較於6月份的調查仍然維持平穩,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認同度是84.6%,比半年前下降1.3%,相對的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者不到10%;對兩岸關係樂觀與不樂觀者相當,都超過41%,但是因為這個民調是在12月8至10日實施,可能未能反映中共對台政策現況的發展;針對國會亂象,期待政黨和解的有74.7%,比半年前下降了6.7%;對於台灣隊得到棒球世界冠軍有96.6%一致感到光榮感,贊成運動表現可以使台灣團結的也有89.1%,71.5%認同國際賽事代表隊名稱為「台灣」,贊同「中華台北」名稱的只有18.8%,同樣的贊同國際賽事「台灣正名」的有79.6%,相對的67.8%不同意中生「希望一起為祖國在棒球領域努力」的說法。 贊同台灣拓展國際空間的支持度相當高;82.3%受訪者表示贊同政府積極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更有高達87.5%贊同積極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世界衛生組織;52.5%受訪者對川普政府上任後的台美關係有信心,但也有35.6%表示沒信心;因應川普保護費說法,55.9%贊同政府明年增加國防預算支出,不贊同的則是34.1%;對於兩岸未來關係41.5%表示樂觀,41.3%不樂觀,比起半年前的調查不樂觀者下降8.6%;對於軍演頻率增加對中國發動對台戰爭的擔憂度,42.0%表示擔憂、54.8%不擔憂;52.4%認同台灣政府對於防止戰爭發生的能力程度,37.3%的受訪者認為沒有能力;在政黨傾向方面,民進黨支持度42.0%…
,

2024.10.29 新台灣國策智庫經濟研究小組「農業 X ESG X 綠能」圓桌論壇會議

淨零減碳在2022年成為顯學,儘管已經成為全球趨勢並落實到政策執行,還是有一些障礙與疑難成為難解的瓶頸,例如測量溫室氣體的尺規包括方法學仍然有待確立;全球氣候變遷的暖化使農業首當其衝,糧食生產危機迫在眉睫,環境與生態安全危如累卵,在企業與社會永續發展的路上,農業淨零政策是一個不能迴避的考驗;行政院農委會配合台灣2050淨零轉型政策,在2021年成立農業淨零碳排專責辦公室,推動公部門氣候調適工作,將研商森林、土壤及海洋的碳匯(CARBON…
,

2024.10.28 新台灣國策智庫國防研究小組「近期中菲南海海警衝突觀察」圓桌論壇會議

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在2024年10月14日,舉行「聯合利劍-2024B」環台軍事演習,以逆時針方式進行類似封鎖台灣的海空行動,雖然解放軍自稱是海空戰備警巡,還令人意外地快閃收兵草草結束,對台灣也沒有造成騷動或可見的實質影響,我們可以發現共軍與海警環台軍演以及對金馬外島的侵擾,其模式與對付菲律賓的方法類似,戰術上都採取衝撞、包圍、噴水砲、雷射、登檢的手段;因此南海海警衝突雖然是中菲之間的關係,對台灣防衛與兩岸關係卻有警示作用,值得我們做為參照並深入瞭解分析,規劃我國海巡因應衝突的能量建置與應處策略,何況我國也是貨真價實的南海國家,加上南海衝突與海峽緊張的連動性,美中在第一島鏈的對峙與競爭,以及美中菲三角關係的互動與拉扯等,顯示中菲關係與南海衝突實際上就是台灣的切身議題。 這次中菲海警衝突的焦點在仙賓礁或稱仙賓暗沙(SABINA…
,

2024.09.27 新台灣國策智庫外交研究小組「從自民黨總裁選舉看日本政情」圓桌論壇會議

李登輝總統說台灣和日本是命運共同體,全台一致關心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是很自然的事,何況根據民調目前自民黨的政黨支持率還是明顯領先各主要政黨;石破茂在激烈競爭下順利…
,

2024.09.20 新台灣國策智庫通傳研究小組「我國當前資安問題與對策」圓桌論壇會議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022年訪台時,台鐵與部分超商被駭客侵入、控制,出現惡意攻訐裴洛西的文字畫面,雖然沒有造成重大傷害與損害,卻引發資訊安全風險的疑慮,也使國人心理上緊張、蒙上陰影;2024年9月17日黎巴嫩南部發生上千個呼叫器同時爆炸,引起超過3,000人死傷的重大事件,這個前所未有的通訊器材遙控引爆事件後,接著不到24小時又發生貝魯特地區數百人死傷的對講機爆炸事件,經由媒體報導對全世界民眾造成震驚,在台灣更備受爭議並受到調查,因為這批真主黨採購、使用的呼叫器,產品標示是台灣公司品牌在台灣生產的產品,真正的問題可能是設立在歐洲的空殼公司,這個事件提醒我們設備安全的極端重要;電子資訊領域已經成為新興的攻擊模式,供應鏈或物流網的可靠性成為問題,依賴國外供應商可能有政治經濟風險,物聯網和設備一樣都可能有安全問題與風險。 發生在中東的這兩起設備爆炸事件,是牽涉供應鏈與物聯網設施的國安問題,證明過度依賴外國供應商時,將面臨被植入後門或惡意軟體的風險,通訊設備的安全風險可能導致通訊網路被滲透或攻擊;物聯網安全的重要性在於網路系統貫穿從教育、醫療、能源、國防等所有領域,駭客或敵人可以透過物聯網獲取甚至改造數據以便獲利或破壞設施,而網路設備的即時性、同時更新困難更增加網路漏洞與被攻擊的機會;如果物聯網設備遭受滲透或攻擊,不僅導致個人與企業層面蒙受損失,更可能發生大規模的網路戰爭,破壞民生安全、關鍵基礎設施乃至整體國家;供應鏈安全與物聯網安全深刻影響國家生存發展,因此必須制定有效的法規政策,以確保關鍵設施及供應鏈的可靠、完整,並加強網路安全維護與防禦措施,推行嚴格的物聯網安全標準及監理機制,以嚴謹的關鍵策略應對層出不窮的網路挑戰。 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主要是能源設施,但也包括金融、水利、交通、醫藥、食物安全等領域;能源設施涵蓋發電廠、電網、天然氣管道、煉油廠及輸送設施等,這些設施是現代社會運作與民眾生活的基礎,一旦受到攻擊或出現問題,將癱瘓社會運行甚至危害生命與公共安全;能源的資安層面威脅主要有網路攻擊,能源系統幾乎全面依賴數位控制系統的支持,如監控和數位採集系統(SCSDA)就連結到互聯網,已經發生許多駭客攻擊的實際案例;物理與數位融合攻擊的威脅更為嚴重,例如駭客入侵能源管理系統時,可以遠程控制輸送管道或電網開關,導致大範圍的電廠、油管、瓦斯或電網意外,引起社會騷動與民眾恐慌;水資源管理系統通常較為脆弱,供水與廢水處理與都市運作和工業生產息息相關,管理系統實行蒐集、回饋水質監測、水流量與管道運行資訊,但是這些系統很容易被駭客侵入,導致水源中斷或污染發生,侵入者更可以偽造水質污染或變造水流量數據,影響民眾健康與生活安全。 金融系統的資安事件已經是常見的新聞,現代航空、鐵路、公路、海運系統負責地區乃至全球的人流與物流運送,複雜的交通高度依賴智慧交通系統的支持,小至信號與號誌、監控系統大至自動駕駛,都建立在物聯網的即時資訊系統,這些系統被侵入將造成交通中斷甚至發生事故,自動駕駛系統如被侵入將造成人身傷害與設施損壞;金融系統和民生經濟關係密切,主要有銀行、金融交易所和支付平台等金融機構,這些機構是日常經濟運作的血脈,金融機構受到網路攻擊將立即造成國內與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金融資訊的洩漏影響重大,因為金融系統儲存龐大的個人與企業敏感資料,駭客入侵造成的資訊洩露將影響客戶利益與信任;金融詐騙與網路釣魚攻擊是最常見的金融機構網路問題,攻擊者透過網路取得客戶訊息可以進行非法轉帳或進行詐騙;醫療與公共衛生的資安事件也很常見,醫療系統包括醫院、診所、藥品生產供應以及疫苗供應鏈等,以及健保系統負責國人健康醫療與衛生安全,醫療體系保有大量個人健康數據儲存在電子病歷系統,駭客入侵可以取得個資造成個人隱私外洩;醫院也會受到勒索軟體攻擊,侵入者加密醫療數據以換取贖金,造成醫療中斷、危害病人安全。 我國面臨周邊大國的敵意與威脅,關鍵技術人才與敏感技術的洩漏、流失成為一大國安挑戰,最嚴重的案例有中央大學陳姓教授事件,他曾負責太空遙測研究中心、通訊系統研究中心,掌握許多重大、敏感的國家科技研究技術與資訊,卻在2013年棄職投共引起學術界與國安震撼,顯示中國滲透高等學術與研究機構的威脅,造成我國尖端人才與技術流失的損失與風險;中國2008年啟動的「千人學者計畫」吸引全球科學家,涵蓋人工智慧、半導體、軍事技術等大量關鍵技術領域,以高薪引誘西方和台灣科學家前往中國任職科研機構、軍事企業,實際上進行知識產權竊盜與技術滲透,非法獲取軍事、經濟利益並削弱美台等國的技術競爭力;在千人計畫惡名昭彰地受到各國抵制後,中國改頭換面推出「啟明計畫」以高薪招募更新、更高層級的技術人才,不同的是啟明計畫更聚焦於軍事性質的科技,特別關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基因科技、尖端材料等敏感技術,這個計畫實質上就是中國的技術間諜活動,對世界和平與各國安全造成威脅。 駭客最猖獗的場域當然還是資通訊設施,電信網路與互聯網設施連結全國、全世界網路,負擔數據傳輸與日常通訊活動,資安的挑戰有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DDoS)可以癱瘓大型網路,造成的通訊中斷破壞金融、政府與生活運作,還有數據竊取問題的敏感數據洩漏,有時用於間諜活動或大型資料庫的資訊洩漏,造成政治經濟不安與國家安全危害。目前最重大、全面的資安威脅來自AI,例如AI的自動化網路攻擊,駭客利用AI工具快速掃描、探測和辨識系統漏洞,可以進行自動化滲透或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生成對抗性樣本(Adversal…
,

2024.08.26 新台灣國策智庫外交研究小組「平議『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案』」圓桌論壇會議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案」(以下稱「2758號決議」)也就是中國代表權問題,必須要從二戰結束前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談起,翻開「開羅宣言」的英文內容,中華民國國名沒爭議…
,

2024.08.19 新台灣國策智庫轉型正義研究小組「轉型正義推動的理論與實際」圓桌論壇會議

在演講或討論轉型正義議題時,經常面對的有三個質疑與問題,一、轉型正義是不是民進黨清算國民黨的手段;二、有那些人應該負起什麼樣的責任;三、應該怎麼處理與匡正的問題…
,

2024.07.26 新台灣國策智庫法制與司法研究小組「憲政攤牌,與攤牌之後」圓桌論壇會議

憲政攤牌(CONSTITUTIONAL SHOWDOWN OR CONSTITUTIONAL HARDBALL)是一個有用的分析概念,憲政運作的爭議本來就有,「攤牌」表示策略用到盡、用到滿的對決狀況;這個概念最早是哈佛大學教授提出,美國公法學者用來分析對抗,有時也是用以表示不對稱的對立;今年共和黨比以前更激進(RADICAL),進一步深化這些理論工具的運用,也是開啟規範性討論,透過衝撞建立新的制度典範,也稱為「攤牌政治」(HARDBALL…
,

2024.07.22 新台灣國策智庫經濟研究小組「中國經濟危機的虛實」圓桌論壇會議

一年來關於中國經濟的兩大議題,一是中國經濟資料造假成分,二是中國經濟風險的程度;2024年上半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商品房銷售額、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差額,加起來合計55.1兆人民幣,這個應該高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數字,實際上卻反而短少6.5兆人民幣,短缺部分佔GDP比例為10.6%,表示GDP灌水幅度達到一成,所以實際經濟成長率約4.7%。這次經濟半年報的發佈適逢三中全會,經濟數字要貼近實情又需要迎合上意,北京當局以調低基期墊高經濟成長率,今年第二季5.3%加上第一季5.0%,平均後得到上半年經濟成長率5%的數字;GDP從2020年開始改為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惟統計誤差依舊存在,省市GDP加總不等於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原因之一在將基期壓低以利墊高。 外商與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持續頹靡,外商已經連續18個月進口衰退,從2023年開始就是負的,2024年前5個月,在陸外商出口年減4.5%,進口年減2.1%,排除1月連續24個月負成長;工業產能強調2.0,高技術產品出口年增3.1%,連續3個月正成長,進口年增10.8%,連續第6個月正成長,止跌回升的原因為基期效應;此前兩者分別衰退14與19個月;中國並無產能過剩問題,而是消費衰退的結果,消費萎縮更甚於產能萎縮,所以產能過剩的衝擊是短期的;中國社會消費實際上在2017年即已經減緩,長期趨勢低迷,消費動能繫於餐飲,2024年上半年餐飲收入年增7.9%,連續22個月正成長,惟食品價格年減2.7%,連續第7個月衰退;兩者呈顯著背離趨勢,近期餐飲消費增加,但是食品價格降低不合理。 固定資產投資可能是最大的統計缺失,2023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03,036億人民幣,較上年同期減少69,102億人民幣,即年減達12.1%,但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是年增3.0%;投資動能2022年突然數字往上拉,實際應該是負數;中國實際外人直接投資(FDI)遠遜於官方統計,凸顯外資撤廠持續擴增,隱含一帶一路政策退縮,2022年也開始搬錢回國,匯回外幣救股災;2024年上半年,中國FDI計4,989億人民幣,年減28.5%,連續15個月衰退,FDI是他們不願公佈的數字,數字公佈不定,二月開始由美元改成人民幣數字,已經無法用於研究,因為有匯率操作與變動問題,商務部只公佈資金流入,沒有流出的公開資料;人民銀行數字,從2007年已經淨匯出,國家外匯管理局BOT數字也有FDI數字,淨額在第3季是負的,2022年流出504億美元,2023年累計達到2兆美元;資金外逃嚴重,實施滬港通、深港通也無效果,只有促成長期國債增加。 虛假貿易問題一直都存在;美國貿易總署質疑中國海關數字,海關總署與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貨貿統計確實存在差距;手機出口數字歸於外匯管理局,海關數字對比外管局的數字,數字差距愈大代表MADE…
,

2024.06.18 新台灣國策智庫內政研究小組「省思當前國土規劃問題」圓桌論壇會議

2025年台灣要全面實施國土計畫,區域計畫法就此廢止;土地政策是政治問題,縣市首長多傾向要延期實施,政治、政策各項考量還在觀望,也有新北、高雄兩市想要按期實施,雲林…